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05/05/2021

莫迪麟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博士研究生、註冊中醫師

地道德國人繙譯中醫經典文獻

自從中醫傳入西方後,現在已有不少外國人會看中醫,甚至也有外國人就讀中醫課程。

 

外國人學習中醫,一般也要求有一定程度的中文水平;但若想深入研讀中醫的經典文獻,卻是極為困難。試想想中醫經典文獻是以古文撰寫的,外國人怎樣研讀原文呢?這就要提起一位德國籍的中醫學家——文樹德。

 

文樹德(Paul Ulrich Unschuld),是地地道道的德國人,於1986-2006年擔任慕尼黑大學醫史研究所所長。文先生曾深造漢語,除了能精準地閱讀中國古代文獻,也是當代中醫醫史文獻的權威。他發現西方世界有不少中醫相關的英文書籍作者,其實不懂中文,以致內文之中醫術語含糊不清、十分混亂,因此決定親自繙譯,並從中醫最有影響力之《黃帝內經》及《難經》入手,同時繙譯了清代徐大椿之《醫學源流論》。

 

文先生借助了西方研究古希臘醫學文獻的嚴謹方法,強調繙譯時必須按照原著的思想,不能以當代西醫術語去解釋及意釋。雖然以西醫術語繙譯時,閱讀者會容易明白,但卻是完全失去了中醫的精神,而且會造成極大的爭議與誤解。他利用40年從事中醫歷史文獻及思想史的研究底蘊,加上研讀了20世紀約3,000篇中文學術文獻,以傳統哲學角度理解《黃帝內經》與《難經》,並以嚴謹的英文結構,繙譯出只含有中醫精神之英文譯本。雖然文先生並非第一位繙譯《黃帝內經》及《難經》的學者,但他的繙譯方法是前所未有,亦因為他的譯本能如此精確道出中醫之特點與理念,使他領導的慕尼黑大學醫史研究所變成了頗有名氣的歐洲中醫研究中心。

 

文先生認為,要繙譯一本中醫古籍,不單要將其文字繙譯,最重要的是把蘊含的思想表達出來。到現時為止,他的譯本在英文中醫學術界之中,仍然擁有崇高的地位。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28/04/2021

冼彥芳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研究助理教授

「救命仙草」 鐵皮石斛

中藥鐵皮石斛是蘭科植物鐵皮石斛乾燥莖,自古以來就貴為皇室貴族所用的仙草級藥材,素來被稱為「藥材中的軟黃金」和「植物大熊貓」,在民間也有「救命仙草」的美譽。我國有74種石斛屬植物,2005版《中國藥典》收錄的石斛有鐵皮石斛、金釵石斛和馬鞭石斛。但由於鐵皮石斛有較高的藥用價值,2010版《中國藥典》將鐵皮石斛單獨列出。鐵皮石斛自2020年被列入「藥食同源」的名單中,意味着鐵皮石斛不僅可以作為中藥入藥,也可被用作保健食品原料。

 

傳統的中醫理論認為鐵皮石斛具有生津養胃和潤肺益腎的功效。鐵皮石斛作為特色中藥,在滋陰清熱、益胃生津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可有效改善現代人群普遍「陰虛火旺」的體質。《本草綱目拾遺》︰「清胃,除虛熱,生津,已勞損。以之代茶,開胃健脾。」此外,石斛還有補腎養肝明目及強筋骨的作用。近代藥理學研究發現石斛具有抗氧化、降尿酸、抗腫瘤、抗疲勞、輔助降血糖及調節免疫等藥理作用。

 

鐵皮石斛雖好,卻並不是食用愈多愈好,與多數傳統中藥材一樣,鐵皮石斛也有食用禁忌。在日常使用過程中,食用鐵皮石斛時應避免與以下食物或藥材同食︰1.金銀花、蒲公英等可清熱解毒的藥材;2.蘿蔔,若與蘿蔔同食,則可因其通氣的功效,極大地縮短鐵皮石斛在人體內停留的時間,減少了對鐵皮石斛的吸收和利用;3.綠豆湯,綠豆可抑制一些物質與身體產生的反應,所以若鐵皮石斛與綠豆湯同食,將會降低其功效。一般情況下每日服用乾品量不超過12克。病人則需嚴格遵照醫囑進行服用,而且其用量還會受到病人年齡及所處季節的影響。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14/04/2021

張宗康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研究助理教授

新冠後遺肺纖維化 中醫治療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患者經治療後即使體內病毒已消失,身體康復仍需要一個過程,《刺針》雜誌發表一項研究,發現76%的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在發病半年後仍有不良症狀,包括肌肉無力、肺部受損、失眠、抑鬱等。

 

肺部主要後遺症是肺纖維化,就是肺部組織受到病毒損傷之後「結痂」,使得原本柔軟的肺泡變硬、喪失彈性,導致氧氣無法進入,同時肺泡交換氧氣的能力也會下降,就會出現呼吸困難、容易疲勞的症狀。前文研究中肺部CT顯示接近一半的出院患者發病半年後仍存在肺部異常。

 

針對肺纖維化,中醫有何診療方案?中醫認為肺纖維化屬於肺脾兩虛及瘀阻肺絡所致。中醫可從活血通絡、補益脾肺入手治療。中醫治療注重扶正和祛邪,扶正就是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再次感染,常用的中藥如人參、黃芪、黨參、山藥等可補益肺脾之氣,或用玉屏風散以預防病邪侵襲;祛邪就是祛除邪氣,改善體內環境,抑制或延緩肺纖維化的過程,可根據臨床辨證使用雙黃連、連花清瘟等中成藥,或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中藥湯方。而針對肺部功能的康復運動則需因人而異,對於沒有肺纖維化的康復者,可通過跑步游泳等運動增强肺功能。但如果出現肺纖維化後遺症,可以通過輕微運動,比如慢走、太極、八段錦,並配以吐納練習來逐步增强肺功能。

 

傳統中醫治療肺纖維化的有效性已被多個國內外臨床試驗證明,新冠肺炎康復階段也應考慮通過中醫的辨證施治,輔以康復訓練,以促進肺部功能盡快恢復。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21/04/2021

孔慶瑜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教學助理、註冊中醫師

中西「痛風」各不同

痛風的英文名稱(Gout)來源於拉丁語Gutta,意思是一滴液體,其命名始於中世紀的體液學說,認為痛風是由於血液中的病態物質滴到關節內部與周圍所造成。現代醫學認為痛風是由於體內嘌呤代謝障礙、尿酸生成過多或尿酸排洩減少,引致血中尿酸濃度增高所引起。患者通常在午夜或凌晨發病,關節局部會發熱、紅腫以及出現劇烈疼痛。

 

痛風常發生在下肢大拇趾關節,也可出現在腳踝、膝蓋、手腕、手指和手肘等處。如尿酸值持續過高,在關節腔液中可抽取出尿酸結晶。若長期沒有治療,痛風病人容易在關節或皮下出現痛風石,嚴重的話會導致關節變形。

 

中醫對痛風的認識早於南朝《名醫別錄》就有記載。最初是指因風邪以致百節皆痛,出現以四肢骨節遊走性疼痛、反覆發作為主要特徵的疾病。歷代醫家對於痛風的相關論述豐富,但也較為雜亂,出現不少症狀類近、病理卻不盡相同的病名,例如︰以關節紅腫劇痛、不能屈伸為主就稱「歷節風」,以四肢骨節疼痛如虎咬、晝靜夜劇為主就稱「白虎病」等。這些病名互稱互用,頗為混亂。直到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才明確把痛風獨立列為一個章節討論,把它區分出來。他指出痛風特點為痛有常處、赤腫灼熱、且夜則痛甚,認為痛風是由於血受熱沸騰,再因受風寒濕,以致熱血得寒、污濁凝澀而作痛。此說法得後世醫家贊同。現今多把痛風納入「痹證」範疇論治,認為是因感受風寒濕熱之邪,閉阻經絡,氣血凝滯所致。

 

古今認識的痛風雖有相似之處,但兩者在疾病的基礎上仍存在差別,斷不能直接把中醫的「痛風」與現代的「痛風(Gout)」畫上等號。然而,中醫在臨床上仍可以結合傳統理論,在辨證論治的前提下,替「痛風(Gout)」的病人治療。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24/03/2021

莫迪麟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博士研究生、註冊中醫師

齊景公夢與二日鬥

《晏子春秋》是春秋戰國晏嬰勸諫君主施政的一部著作,蘊含不少墨家思想。其中有一段晏子與齊景公的對話,頗耐人尋味。

 

齊景公患了水腫病,卧床十天仍未癒,某天晚上「夜瞢(通「夢」字)與二日鬥,不勝」,景公在患病期間曾迷迷糊糊夢見自己與兩個太陽爭鬥,最後不敵而敗。景公為此大驚,以為是報夢自己將死,於是急召晏子詢問所謂何事。晏子建議不如找解夢師入宮看看。

 

解夢師入宮後,向景公解釋其水腫病將快痊癒,水腫病屬陰,夢見兩個太陽,即「一陰不勝二陽」,陽能勝陰,因此認為景公之病將自癒。三日後,景公之水腫果然自然而癒,景公立即命人賞賜解夢師,解夢師受寵若驚,直言是晏子讓他這樣說。景公於是再召晏子,問其何以不自己解釋,晏子便說︰「如果是從我口中解釋,景公一定不信;若託由解夢師說出,景公一定相信。」景公對兩人謙遜不邀功之行為深受感動,兩人最後均受賜賞。

 

這個故事耐人尋味的地方是,晏子並非習醫者,《晏子春秋》也非醫學著作,為何晏子能預測景公的水腫病發展呢?要知道中醫之根本是哲學思想,其中取類比象的陰陽思想更是核心,古人無論是政治家、軍事家等,均受其哲學思想影響,因此晏子能夠簡單預測景公之病,亦不無道理。當然要準確定立治療的方案,還要學習更多的傳統中醫知識。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