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13/10/2021

官可祈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講師、註冊中醫師

妊娠毒血症 中醫調護

 

每年5月22日是世界妊娠毒血症日。妊娠毒血症,亦有「先兆子癇」、「妊娠高血壓綜合症」等相關名稱,主要症狀包括孕婦在妊娠中晚期(20周)後出現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等,如處理不妥善,可隨時發展為孕婦癲癇發作,危及母兒性命。

 

中醫對「妊娠毒血症」症狀的認識早見於《金匱要略》,在《妊娠病脈證並治》篇提到「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即起頭眩」。現今中醫將疾病歸納為子腫(妊娠腫脹)、子暈(妊娠眩暈)、子癇(妊娠癇證)三階段論治。此病重在預防,目標在於子腫、子暈階段控制病情,防止孕婦發展為子癇。孕婦除了在孕期定時進行檢查,注意體重、水腫、高血壓、蛋白尿的變化外,也可根據不同情況調整日常生活作息飲食習慣,預防子癇發生。

 

1.少食寒涼生冷辛辣︰孕後過度進食寒涼生冷容易損傷脾陽,影響水濕運化與輸布,聚為水腫;過食辛辣油炸則容易耗傷陰血,化為肝風痰火,導致子暈、子癇。因此飲食在烹調上宜清淡,但營養要均衡,攝取足夠蛋白質及維他命,不能矯枉過正。子腫孕婦飲食要少鹽禁油膩。

 

2.按不同體質調整飲食︰脾虛患者可食用黃芪鵪鶉湯或薏苡仁粥。腎陽不足患者可飲用巴戟杜仲黑豆湯、蟲草枸杞子煲雞湯。肝腎陰虛患者可食用何首烏大棗粥、女貞決明子湯,或以川芎、鈎藤、天麻、吳茱萸、夏枯草、肉桂等製成浴足湯進行沐足洗腳。肝陽上亢患者可食羅布麻葉燉鴨湯或天麻鈎藤煲鵪鶉湯,避免飲濃茶、咖啡,忌食用韭菜、生薑和燥熱食物。

 

3.多休息保持心情舒暢︰孕婦患者往往容易緊張疑慮,建議多與醫護人員交流溝通,或多聽音樂放鬆心情,釋除擔憂,有助緩解病情。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29/09/2021

朱靄娛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講師、註冊中醫師

為甚麼會痛經?

 

臨床上,很多患者誤以為行經時出現「M痛」是正常的現象。

 

「M痛」即痛經,現代醫學將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痛經是生殖器官無器質的病變,一般在初潮幾年內出現,在行經期間,或月經前後出現小腹部的疼痛,或痛楚牽引至腰骶部,伴隨頭暈、噁心嘔吐、汗出肢冷,甚至劇痛而暈厥等表現。而繼發性痛經是器質性疾病,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宮頸狹窄等而誘發痛經。

 

中醫認為痛經的主要發病機理在「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不通則痛」是因氣滯、血瘀、濕阻等致病因素阻礙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疼痛出現,屬於實證。「不榮則痛」則是因為大病久病、身體瘦弱、長期勞損、房勞多產等因素,導致體內氣血不足,經絡空虛,筋脈失養而出現痛經,屬於虛證。而痛經發生在經前或經行之初,多屬於實證,而發生在月經將淨或經後才開始作痛的,多屬於虛證。

 

那為甚麼只有在行經前後才出現痛經?因為在月經來潮之時,血海由滿溢而外洩,身體的氣血由盛實而驟虛,容易受到致病因素的干擾,導至於沖、任經脈、子宮的氣血因運行不暢或失於濡養而出現痛經。在月經乾淨後,沖、任經脈、子宮的氣血漸漸恢復而疼痛能自止。

 

若在行經時輕微小腹脹痛,又不影響生活,不需服止痛藥的,可以稍為注意保暖、避免進食生冷、保持心情愉快、充足的睡眠則可。若果是腹痛嚴重,需要用暖敷或止痛藥幫忙的,可及早預約你的中醫師求診。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08/09/2021

林志秀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及教授、 註冊中醫師

中醫治黃斑水腫 祛濕健脾改善

 

你現在看影像時有沒有變形或扭曲的情況呢?如果有,你可能已患上黃斑水腫。黃斑水腫的成因是眼睛黃斑區出現水腫、膨脹或增厚,導致視物模糊,看東西變形和扭曲,部分更會把直綫看成曲綫或是間斷的綫條。黃斑水腫的成因很多,最常見為︰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2.視網膜靜脈阻塞;3.視網膜血管炎;4.眼內手術;5.眼球後段炎性疾病;6.眼外傷等。以上原因均可引起黃斑區域周圍出現不太穩定(即容易破裂,出現滲液和出血)的新生血管,而導致黃斑區水腫、滲血和視網膜膨脹,視力明顯下降,嚴重影響中心視力及導致失明。

 

從西醫角度看,黃斑水腫的治療主要透過眼球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藥物,使新生血管萎縮,降低滲血滲液的風險。其他治療方法包括藥物(類固醇和非類固醇)治療及非藥物(激光)治療。西醫療法已取得很大的進展,然而西藥治療仍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即藥物有潛在副作用、依賴持續注射藥物、費用高昂、激光治療可能會灼傷鄰近組織等。

 

從中醫的角度看,黃斑水腫患者體質偏向脾氣虛弱,而導致土不制水,使水濕泛溢,滲於眼底,以致出現本病。中醫治療以祛濕化痰、清熱涼血、止血,恢復脾胃功能,以改善因黃斑周圍血管發炎變性所引發的黃斑水腫。中醫藥治療有望減少視網膜內積液,從而提高視力。

 

鑑於近年來香港患有黃斑水腫的患者呈上升趨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現正進行一項為期16周,以內服中藥治療黃斑水腫的臨床研究。招募年齡18-80歲已確診或疑為黃班水腫的人士參與此項研究。閣下如對本研究有興趣,請WhatsApp至本研究所的電話6082 2583作即時登記,或可透過連結https://forms.gle/d1xMGdnZ9WXgLj6U8填寫登記表格。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15/09/2021

符文澍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客座副教授、註冊中醫師

冬瓜也能減肥美膚?

 

冬瓜是夏秋季節主要蔬菜之一,一般以老(披霜)者為佳。冬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和營養物質。冬瓜肉、皮、籽、瓤均可入藥,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冬瓜藥性偏涼。《食療本草》中曰︰「熱者食之佳,冷者食之瘦人。」即病證屬熱的患者服之適宜,屬虛寒者服之則易損傷正氣。經常食用冬瓜可預防體內脂肪堆積,並能利水消腫,其不僅能夠防治高血壓、肝腎疾病等引起的水腫,還可起到減肥的作用。此外,冬瓜也是護膚增白的美容佳品。

 

古人使用冬瓜減肥美容有着悠久的歷史。明代李時珍對冬瓜的美容作用有「令人好顏色,益氣不饑,久服輕身耐老」的論述。《神農本草經》上載︰「和顏悅色,光澤喜人。」《食療本草》有「欲得體瘦健輕者,則可常食」的論述。古代文獻中記載許多冬瓜內服外用的方劑和方法。內服減肥養生,外用增白護膚。因此,冬瓜是物美價廉、簡便易行的減肥增白美容佳品。

 

以下介紹兩個常用的內服、外用方法︰

內服︰冬瓜洗淨切塊,可與多種食物配伍煲湯。湯成後,飲湯。功效︰減肥輕身。

外用︰冬瓜仁曬乾後研成細末,與豬油等量調勻後,微火熬膏,備用。每日早晚塗搽面部與手部。功效︰潤膚增白。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25/08/2021

華何與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註冊中醫師

枸杞全身是寶

 

茄科落葉灌木植物枸杞,是耳熟能詳的藥食兩用佳品。服食枸杞養生療疾,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其葉莖、花、果實、根皆有藥用價值。《神農本草經》將枸杞列為木之上品,能「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春採枸杞葉,名天精草;夏採花,名長生草;秋採子,名枸杞子;冬採根,名地骨皮。」

 

枸杞一物,全身是寶,備受歷代文人、養生家、道家們所喜愛。宋代文人蘇東坡,不僅是文壇巨匠,還是美食家、養生家。他頗愛親身種植枸杞,並讚譽此為神藥。他的《小圃五詠‧枸杞》有云︰「神藥不自閟,羅生滿山澤……根莖與花實,收拾無棄物。大將玄吾鬢,小則餉我客。」他的《後杞菊賦並序》中亦記載︰「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實而冬食根。」由此可見他對枸杞養生的推崇。

 

史上贊詠枸杞最著名的古詩,當屬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的《枸杞井》。詩云︰「僧房藥樹依寒井,井有清泉藥有靈。翠黛葉生籠石甃,殷紅子熟照銅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此詩形象描繪了長於古井清泉之旁的枸杞,翠綠黛青的葉、殷實鮮紅的果、似仙人杖的根,此靈藥好似甘美雨露使人延齡益壽。

 

坊間多知枸杞的果實可泡水、煎煮、浸酒、煲湯、煮粥,但其幼嫩苗葉亦是可藥可食。宋《太平聖惠方》載︰「枸杞粥治五勞七傷,房事衰弱︰枸杞葉半斤,切,粳米二合,上件以豉汁相和,煮作粥,以五味末蔥白等,調和食之。」日本漢方醫學家矢數道明在其《枸杞茶享用》中提到了用貞明皇后御賜的枸杞苗所特製的枸杞茶︰「用一枚一枚精選的葉莖經過自然乾燥後製作而成的枸杞茶,顏色鮮綠,芳香撲鼻。」

 

養生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如何食枸杞,如何搭配不同的藥材食材,以順應不同節氣的養生,需先諮詢中醫師的建議。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