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18/08/2021

蔡昕宏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註冊中醫師

金針撥障術

 

「案上謾鋪龍樹論,盒中虛撚決明丸。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眼病二首》。《龍樹論》指的是《龍樹菩薩眼論》,是一部眼科專著;決明丸出自《千金翼方》,主眼風虛勞,熱暗運內起。

 

「散亂空中千片雪,蒙籠物上一重紗。縱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從症狀的描寫,白居易患的應是白內障,中醫病名為圓翳內障,是指晶珠混濁,視力緩降,漸至失明的慢性眼病。

 

白居易嗜酒,不遵醫囑,單服中藥效果不佳,便欲試金篦術。金篦術即金針撥障術,從古印度傳至中土,經改良成為中醫眼科治療白內障的手術。早在南北朝便有記載,中醫典籍首見於《外臺秘要》︰「此宜用金篦決,一針之後,豁然開雲而見白日。」其他詩人如劉禹錫在《贈眼醫婆羅門僧》寫到︰「看朱漸成碧,羞日不禁風,師有金篦術,如何為發蒙。」杜甫也提到︰「金篦空刮眼,鏡象未離銓。」可見在唐代已頗為盛行,後又經歷代改進完善。

 

以針將混濁的晶狀體撥離瞳孔,這樣解決了透光,但是還有屈光的問題,失去晶狀體會遺留高度遠視,但從不能視物到變成遠視,已是很大的進步。現代醫學的手術已很成熟,使用激光或超聲波乳化白內障,又可置入人工晶體解決屈光問題,金針撥障術已很少使用了。但視網膜、玻璃體手術,仍沿用了金針撥障術的切口。

 

手術以外,使用中藥、針灸,分清別濁,還是有預防、延緩白內障作用的。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11/08/2021

陳錦良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及發展部經理

中西醫透視鼻敏感

 

你會時常因鼻子癢、眼晴癢、不斷打噴嚏、流眼淚,而覺得不舒服嗎?你會因為經常流鼻涕,而每天都要包一大堆的「雲吞」嗎?如果有的話,您很可能已經患上俗稱「鼻敏感」,醫學上稱之為「過敏性鼻炎」的疾病了。

 

過往數據顯示,在香港每三到四個人當中便有一個患有鼻敏感,而引致鼻敏感發作的因素非常廣泛,包括︰1.吸入或接觸致敏原,例如︰塵蟎、花粉、黴菌、動物毛髮、吸入混濁空氣或化學品如化粧品、香水、臭丸、殺蟲劑等;2.進食引起過敏性食物,例如︰海鮮、辛辣食物或飲酒等;3.其他因素,例如︰氣候急劇變化、精神壓力和過度疲勞,都可能誘發鼻敏感發作。

 

從西醫角度,鼻敏感可分為季節性及終年性兩類,目前尚未有完全根治的方法。臨床治療上會建議患者盡量避開致敏原以減少發作,及服用抗組織胺、吸入式類固醇、減充血劑等藥物。患者使用藥物可迅速緩解鼻敏感症狀,但有些患者情況較為反覆,長期效果又未如理想,及藥物有一定副作用,因而部分患者未能堅持治療。

 

從中醫角度,鼻敏感一般稱為「鼻鼽」,與肺、脾、腎三臟有密切相關,主要分為四大種類(證型)︰肺氣虛寒型、脾氣虛弱型、腎陽虧虛型、肺經鬱熱型。透過中醫四診,即望、聞、問、切,所收集患者的臨床表現(證候),中醫師會辨別患者屬何「證」,針對不同的證型利用標本兼治的方法,以溫肺散寒、益氣健脾、溫補腎陽、清宣肺氣為主要治法,處方中藥或針灸,患者配合良好飲食及生活習慣,可延緩或減少病情發作。總括而言,中醫治療雖一般起效較緩,但在減少復發方面卻具備優勢。

 

鑑於鼻敏感的普遍性和中藥的潛在療效,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現進行一項利用中藥治療鼻敏感的臨床研究,為期16周。歡迎5歲以上的患者參加。如感興趣,可進入https://bit.ly/3lmmUD7登記,研究人員會與閣下聯絡。閣下亦可致電2873 3252或WhatsApp 6082 2583查詢。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21/07/2021

張建國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應用副教授、註冊中醫師

夏日穿搭防招病

 

陽氣是生命活動的根本和原動力,陽氣不足則百病叢生。《內經》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下丹田位居小腹部,是生成、孕育、儲存陽氣的總機關,供應人體所需能量的活水源頭。養生家又稱之為玄關、祖竅等。夏日炎炎,人們的衣着愈來愈單薄,許多女性為了時尚、審美或方便,可能露出胸背或腰臍。在不知不覺中,容易感受風寒之邪,損傷或耗散了丹田陽氣。

 

中醫認為,經脈是運行氣血的道路,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穴位是人體與外界交換信息的門窗。先賢明確指出︰「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外經微言》云︰「風陽邪,寒陰邪。陽邪主降,陰邪主升。主降者由風府之穴而入,主升者由臍之穴而入。」若然衣褲短小,暴露胸背腰臍,肩背部的穴位如肩井、大椎、大杼、風門、肺俞,小腹丹田部位的穴位如肚臍、氣海、關元、命門、章門、京門、帶脈等外露。久而久之,風寒之邪分別從以上諸穴位、經脈乘虛而入。丹田精氣外洩,命門真火虧損。「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當下穿衣單薄短小,逞一時之快樂,將導致之後的皮膚黯黃長斑、痛經、帶下、不孕等婦科病、風濕等眾多疾病纏身。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我們的祖先深諳養生之道︰古時女子習慣穿肚兜,不僅為了美觀,還能夠溫暖丹田,預防風寒侵襲。香港一年四季,冷氣無處不在,是偷走人們陽氣的「大賊」。當然,本文無意推行肚兜,只是提醒年輕女性,夏日注意穿搭宜忌。可考慮選擇多樣化的衣服布料,比如麻質、冰絲,時尚穿搭,既可透氣清爽,又能在需要時抵禦外邪,做個內外兼修、健康快樂的智慧美人。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28/07/2021

繆江霞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持續及專業教育部主任、註冊中醫師

多囊卵巢綜合症 調護3要點

 

多囊卵巢綜合症是育齡婦女常見的內分泌及代謝異常性疾病。年輕女孩比較多發,典型症狀有月經稀發及閉經、肥胖多毛、痤瘡、排卵障礙、不孕等。其病因尚未闡明,可能跟某些遺傳基因及環境飲食等因素有關,最終導致內分泌失調、胰島素抵抗。中醫認為此病多由脾腎不足、痰瘀內生、衝任阻滯而至,除了可以通過補腎健脾、化痰通絡、活血化瘀等中藥來調經促排卵治療,也十分強調患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以下幾點可多加注意︰

 

1.注意加強鍛練︰適當運動可以增強體質,同時減少體重,從而促進內分泌的恢復,對成功受孕也有幫助。但運動量要適當,盡量避免劇烈運動。

 

2.作息要規律︰熬夜是當今天下女子的通病,最容易耗傷人體的陰液,引起月經失調。所以多囊卵巢綜合症患者更應該調整作息時間,盡量早睡早起,最低要求是晚上不要超過12點睡覺。

 

3.營養要均衡︰近期流行生酮飲食及168斷食法減肥,雖說用這類方法一般都有效果,但也遇到不少女性因節食致月經紊亂而前來求診。其實,這兩種飲食法均對人體的代謝產生負面影響,只吃肉不吃菜和主食、或只在8小時內進食都是違背人體代謝規律的。《黃帝內經》提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膳食配伍原則,可見定時、均衡而全面的飲食十分重要。多囊卵巢綜合症患者雌激素分泌較少,建議多飲豆漿,因為所含的大豆異黃酮可以促進人體雌激素分泌;另宜多選擇低糖及含優質蛋白質高的食物,注意補充高纖維、高維生素食物,飲食維持低脂肪和適量的糖。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14/07/2021

鍾志豪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發展部主任及副教授、 註冊中醫師

嬰幼兒腦癱 中醫藥治療改善

 

腦癱是由發育中的胎兒或嬰幼兒腦部非進行性損傷所導致。先天性發育缺陷(如畸形、宮內感染),或後天獲得性因素(如早產、低出生體重、窒息、外傷、感染等)均有機會造成腦部損傷。腦癱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姿勢異常及活動受限,常伴有視力缺陷、聽力缺陷、認知障礙、癲癇和繼發性肌肉骨骼問題等合併症。全球每1,000名初生嬰兒當中,約有2至2.5名患有腦癱。在香港,根據學齡兒童的統計數字推斷,每1,000名初生嬰兒當中,約有1至1.5名患有腦癱。

 

近年來,不少臨床研究顯示積極地給予早期中醫治療可有效改善腦癱患兒的各種症狀。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針刺結合康復訓練可顯著改善腦癱兒童的整體運動功能,減少肌肉痙攣,並增強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另外,《中國腦性癱瘓康復指南》亦推薦使用中醫療法,包括中藥、灸法及針刺等。其中,頭皮針獲得較高程度的推薦,其機理是通過針刺頭部穴位,使大腦皮質血管擴張,改善病損皮質的血運供應,因而改善患兒的臨床症狀。

 

腦癱為患兒和家長帶來極大痛苦,同時也給家庭及社會增加了沉重的負擔。作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的臨床訓練基地,「醫道惠民醫館」不僅為市民提供中醫門診服務,還為腦癱患兒提供中醫復康義診服務以回饋社會。市民如有興趣,請致電醫館電話查詢︰2478 8808。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