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黃仕達醫師

醫道惠民、香港中醫骨傷學會治痛康復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培訓基地專家門診客座導師、註冊中醫師

認識頸椎病(下)

2019/5/30

之前我們對頸椎病的各種表現做了論述,現在我們就來說說治療的問題。

很多人會覺得頸椎病很難醫治,其實絕大部分的頸椎病患者我們都可以通過非手術的保守治療方法治癒,其中中醫綜合治療的療效是明顯而確切的。

根據不同的情況醫師可以選擇推拿、針灸、服藥及敷藥等方法,可以配合牽引、中藥熏蒸、中藥離子導入等治療效果更佳。當然具體到個人的治療方案則需由醫師根據該患者的病情做出選擇,而並非是每個病人都一樣的治療方案,有些病情嚴重且經保守治療無效的可能就需要手術治療了。總的來說,能夠早發現早治療是最佳的。

除了治療以外,其實預防是更重要的,畢竟能夠避免疾病的發生,肯定要比有病才來醫會更加好了,這也正是我們強調「上醫治未病」的精神。

要有效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我們大家就應該培養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習慣,避免連續長時間低頭,保持正確的睡眠姿勢(平睡時枕頭不宜太高,側臥時枕頭最佳高度是與自己的肩膀同寬),並堅持適當的鍛練,如「米字操」是非常適宜且安全的頸椎鍛練。

以「米字操」作鍛練

具體做法是︰1.頭部先向上盡量拉伸,停留5秒後回正位;2.向下低頭停留5秒後回正位;3.盡量向左旋轉停留約5秒後回正位;4.盡量向右旋轉停留約5秒後回正位;5.頭部先向左旋轉45度,然後同時向上向後拉伸,停留約5秒後回正位;6.頭部先向右旋轉45度,然後向後上方拉伸,停留5秒後回正位;7.頭部先向左旋轉45度,然後同時向下向後拉伸,停留約5秒後回正位;8.頭部先向右旋轉45度,然後同時向下向後拉伸,停留約5秒後回正位。

發病期間需要諮詢醫師是否適合此鍛練。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張宏偉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研究員、註冊中醫師

運動之道 動靜結合

2019/6/13

對於來看診的病人,我經常會囑其適當運動。有不少人會說自己平時有做運動,再了解方知,原來是一周去跑一次步或者去健身房鍛練幾個小時,平時亦多熬夜、長期久坐。這種運動方式不僅不能強身防病,反而會損傷身體健康。

在了解甚麼是有益身體的運動方式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中醫學對於人體的基本認識。中醫認為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可以高度概括為人身之氣的升降浮沉出入。氣行暢通,則人體各臟腑功能活動正常。經脈淤阻,氣血周流不暢,則百病蜂起。我們運動健身,一個很主要的目的是通過身體的主動運動來暢通經脈。中藥、針灸、推拿等治療是外力幫助身體疏通經絡。

要主動疏通經絡,適宜的運動方式就是動靜結合和小量多次。運動後氣血運行加快,有助疏通經絡,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耗傷一部分氣血,因此在運動後稍微感覺有些疲累後要及時休息,讓能量得以及時補充。通過不斷小量多次的運動,動靜結合,逐步疏通全身經脈。如果一次過量的運動,不僅可能造成肌肉的損傷,還會大量耗傷氣血,不僅不能有效地疏通經脈,反而造成新的淤阻。身體真正的健康,不是取決於外表強壯的肌肉。真正的健康是氣血調達,百脈通暢,五臟安和。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繆江霞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應用副教授、註冊中醫師

有一種不孕 因為「肥胖」

2019/7/11

肥胖不僅會引起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病,還會影響人類的生殖健康,這決不是危言聳聽。比如女性不孕,其中一個常見的原因就是肥胖。肥胖導致不孕在古代就有認識,中醫認為婦人體質肥胖,或過食膏梁厚味,以致痰濕內生,流注沖任胞脈而致不孕。現代醫學也證實,肥胖女性由於脂肪與肌肉的比例失調,導致內分泌紊亂,從而引起排卵障礙,或子宮內膜過度增厚,而導致月經不調、不孕症。

臨床常見的多囊卵巢綜合症(PCOS),部分患者初期體重可以正常,但大多數出現中心性肥胖,即腹部脂肪組織沉積較多,此外還有多毛、排卵障礙、不孕。研究證明減輕體重可以改善內分泌、降低雄激素、改善痤瘡、多毛症狀,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復排卵,改善卵子品質,恢復月經,提高妊娠率。目前公認的觀點是︰生活方式干預是合併肥胖的PCOS患者首選的基礎治療,應在藥物治療之前進行或與藥物治療同時進行。

肥胖是遺傳因素與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結果。雖然遺傳無法改變,但是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大部分肥胖是可以控制的。建議每天做超過半小時的帶氧運動,有助燃燒脂肪,但切忌過量運動。控制飲食也很重要,不吃甜食、煎炸、肥膩食品,少吃澱粉質食物,晚餐減少主食,多吃新鮮蔬果和蛋白質。配合中藥或針灸也有助減肥,中藥山楂、決明子、荷葉、雞內金、瓦楞子、石菖蒲等均有消脂減肥功效,可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這裏也提醒患者注意︰減肥速度不能太快,每月減肥5磅左右較為適宜,減肥也不能過度,太過瘦弱同樣可能出現不孕。祝肥胖不孕患者減肥成功,早日迎來新生命!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黃逸倫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專科診所暨臨床教研中心診所經理、註冊中醫師

熱在三伏 發泡療法

2019/6/20

踏入炎炎夏日,還有不足兩個月就到三伏天,亦是一年一度天灸敷貼療法的日子。天灸出處源於《張氏醫通》,最初是用來治療寒性哮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應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而隨着後世的發展及應用,現在天灸的適應症已經推廣至屬寒證的疾病。

一般人接受「天灸療法」後,敷貼處的皮膚或會有燒灼感,皮膚或見輕微的局部紅腫和刺痛。由於「天灸療法」又稱發泡療法,故部分人甚至出現水泡,此皆是正常反應,其療效相對之下會比較好,且在研究中並未發現有其他的副作用。如果出現水泡,切勿搔抓,以免造成感染。較大的水泡可用消毒敷料(如膠布)覆蓋,較細小的水泡一般可自行吸收。若不慎抓破水泡,可以生理鹽水清洗,需要時再以消毒藥水消毒傷口,然後用膠布外敷。部分人士皮膚會留有一淺色色素印,過後可逐漸消退。但值得注意的是疤痕體質人士在灸瘡癒合後可能留有疤痕。

當然有部分人士是不適宜進行天灸療法的,因此閣下進行天灸療法前,建議先諮詢註冊中醫師。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閣下的註冊中醫師。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姜元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應用教授

恬淡虛無保元真

2019/7/18

中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在《素問•上古天真論》談及生命之屬性及如何保全生命時,提出保全生命在於「恬淡虛無,真氣從之」。

當人們生活在實實在在的物質世界裏,從生到死,無時不刻被各種各樣的物質形態所包圍,因而生命過程就變為一種為名為利的真實感受,使得人們往往以真實可見的「名」或「利」來衡量個體生命的成功與否,而沒有意識到在這樣的生命過程中會不知不覺地在傷害着自己的生命。

醫聖張仲景曾言,「居世之士,……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市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如果人們能夠不為現實世界之物慾所誘惑,才有可能做到「恬淡虛無」。何謂「恬淡虛無」?簡單而言,就是不為名利所惑,只要能安心定志,則能「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若能如此,則「真氣從之」。

「真氣」與生俱來,故又稱「元真」,是維持正常生命必要條件。在人一生的生命過程中,必須對「真氣」加以維護與保養。《靈樞•刺節真邪》謂「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併而充身也」。人所稟受天地之氣,即呼吸所得之天氣與飲食所得之地氣相合而充滿於身,化而為營衞之氣,進而化而為血氣,周流一身,如環無端,這種「氣脈常通」的狀態,是維持和確保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雖然日常生活之起居作息無一不關乎「真氣」,但在人的生命過程中如何看待生命的自然屬性,能否不為「名利」所惑,卻直接影響一個人能否順應自然以保全其生命。所以說,恬淡虛無才能保全元真。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