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22/11/2018

黃逸倫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專科診所暨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診所經理) 

冷在三九︰中醫三九冬灸療法須知

立冬已過,相信不少讀者已經開始接收到關於中醫三九冬灸治療的資訊。筆者透過這平台分享一下冬灸療法的一些注意事項。

敷貼前,應該告知醫師過往病史及過敏狀況,勿空腹接受敷貼。部分人士是不適宜進行天冬療法,故進行冬灸療法前宜諮詢註冊中醫師。敷貼的位置包括頸、背部,所以接受前來接受治療時,可以穿着開胸衣服,女士們可在外衣內加穿吊帶背心,方便敷貼。

敷貼於皮膚上會有稍許刺激性如燒灼感。皮膚輕微的局部紅腫和稍許的刺痛。大多數病人在前半小時有以上症狀,之後基本消失。部分人有水泡的現象。一般病患做貼敷若有刺激感、局部紅腫,甚至於起水泡,其療效相對之下會比較好,且在研究中並未發現有其他的副作用。

撕下藥貼後建議2小時後才以溫水沐浴。治療後,普通飲食即可,敷貼當日忌酸味食物、忌油膩、忌生冷。敷貼處局部有發紅及輕微觸痛,皆屬正常現象,毋須擔心,可外塗凡士林以緩解皮膚刺激。個別人士皮膚有可能出現紅腫、發熱、痕癢、疼痛,甚或出現水泡,如出現水泡切勿搔抓,可用已消毒敷料(如傷口膠布)覆蓋,小水泡一般可自行吸收,以免造成感染。若不慎抓破水泡,應以消毒藥水消毒傷口,再以生理鹽水清洗,然後以消毒膠布外敷。部分人士皮膚會留有淺色色素印,過後可逐漸消退。但值得注意的是疤痕體質人士在灸瘡癒合後可能留有疤痕。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閣下的註冊中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三九冬灸日期︰

一九治療(12月21日);

二九治療(12月28日);

三九治療(明年1月9日)

電話查詢︰3943 9933

報名專頁︰https://clinic.scm.cuhk.edu.hk/clinic/wnm.aspx

(以上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20周年院慶科普文章系列)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29/11/2018

黎美君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研究助理、註冊中醫師 

膀胱過度活躍症 宜及早治療

2018/11/29

「我最近成日有尿急感,每半個鐘就要去小便,有時會因急過頭而滲出小便呀!」你是否有以上情況?根據香港泌尿外科學會的調查發現,本港40至79歲的人士當中,每7人中就有1位有上述症狀,當中大多由膀胱過度活躍症而致。正常膀胱的容量約為300至500毫升,每天排尿約4至8次,但受到成因不明的膀胱過度活躍症影響下,有些人,尤其長者,即使膀胱未到需要排尿的容量,仍感到強烈的尿意,故每日排尿次數高達8次以上,甚或出現滲尿的情況。

雖膀胱過度活躍症並非嚴重的大病,但受尿頻尿急的影響,患者會害怕搭車等而減少外出及社交活動,故影響情緒及生活品質;不少文獻亦提出,此病與情緒及精神狀況的關聯性很大,故易形成惡性循環,加重病情;近年亦有學者提出,若長期置膀胱過度活躍症之症狀不理,久之可致膀胱未能正常收縮或收縮無力,出現膀胱無力症候群。由此可見,膀胱過度活躍症並非人們以為「年紀大,機器壞」的正常現象,及早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提肛訓練、服食藥物或進行手術是西醫常用的治療方法。從中醫角度來看,此病與腎氣虧虛,膀胱氣化失司有關,故患者可透過針刺相關穴位,達至補腎固攝,從而減輕症狀,提升生活質素及避免病情惡化。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現正進行一項關於針灸治療膀胱過度活躍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臨床研究,該項目為參加者免費提供16次針灸治療。如你年齡介乎60至90歲,每日小便多於8次以上,時有難以忍受的尿頻尿急及滲尿症狀,歡迎於辦公時間內致電3943 3440,或電郵至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與顏傑註冊中醫師聯絡。

(以上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20周年院慶科普文章系列)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張宏偉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研究員、註冊中醫師

說說食量和減肥

2018/12/20

前幾日一個多年不見的老友來港,見面很是驚嘆發現老友身形大為清減,全無往日肥嘟嘟的模樣,問起來,老友笑言,最近兩年發現可以成功地通過逐步減少食物攝入來控制胃的需求。遂感食量和減肥在一般大眾心裏的認知,與中醫學對人體的認識,有很大的偏差。

對很多胖友來說,直接減少食量,可以較快地看到肚子變小、體重下降,但是相當一部分人伴隨食物下降,也會出現精力和食慾下降,以及上腹部發脹、便秘或大便稀薄等問題,伴隨年齡的增長,這些問題會益發突出。

我們體內的器官普遍亦遵循用進廢退的規律,胃腸消化飲食給我們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其運動規律在《黃帝內經》中已有說明︰「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故氣得上下,五臟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穀之精氣也。」胃腸的有序運作,不僅提供飲食,更有助於維持整個身體的協調運轉。適量的飲食,保持胃腸寬大,促進胃腸受納消化食物,提供人體活動所需能量。飲食減少之後,胃腸運作活動下降,會漸至腸胃蠕動減慢,機能減退,故而多見便秘、腹脹或腹瀉等問題,另一方面,由於能量提供減少,人體氣血供應減少,精力下降,日常活動範圍也逐漸下降維持在一個較低水準。因此,通過控制食量減肥實在是一個笨辦法。

正常飲食,則胃腸活動有力,氣血供應有保障,同時多做全身運動,力促經脈調暢,則身體自然勻稱。此方為健康之道。

(以上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20周年院慶科普文章系列)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畢龍騰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助理講師、註冊中醫師 

為何中醫藥店以「堂」命名?

2018/12/13

中醫診所和藥店的命名有一個習俗,就是多以「堂」命名,如北京的「同仁堂」,上海的「雷允上堂」,廣州的「陳李濟堂」,杭州的「胡慶餘堂」。而中醫在醫館應診更有「坐堂」的雅名。這習俗的起源,原來與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與華佗齊名的名醫張仲景有關。

張仲景是我國歷史上最傑出的醫學家之一,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是我國第一部臨床治療學巨著,與《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並稱為中醫四大經典,到現代仍是後學者的必讀著作,後人敬仰張仲景的醫術和醫德,尊他為「醫聖」。

相傳「醫聖」張仲景於半百之年,因孝順父母、行為清廉被鄉親舉薦為官,出任長沙太守,當時長沙連年疫病流行,張仲景體恤民間疾苦,故每逢初一、十五便打開衙門,坐於辦公的大堂上為勞苦大眾義診。

此後張仲景「坐堂行醫」便傳為佳話,後世醫者為了歌頌張仲景的高尚醫德、精湛醫術,紛紛以「堂」為藥店、診所命名,而「坐堂」更成為中醫在醫館應診的雅名。

日後市民見到店舖以「堂」命名時,除了聯想到這店舖與中醫藥有關外,亦不忘想起「醫聖」張仲景贈醫施藥、濟世為懷的精神。

(以上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20周年院慶科普文章系列)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朱靄娛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教學助理、註冊中醫師

月經一事 你知多少?

2018/12/27

月經是女性特有的生理表現,有規律、周期性,一月一行,經常不變,信而有期的,因此亦有「月信」、「月水」、「月汛」等名。

那麼怎樣才會有月經呢?於《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記載︰「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說明了月經來潮的先決條件是腎氣盛,天癸至,衝任脈通盛。若果每月要按時而行經,則需要天癸、臟腑、氣血、經絡共同協調。人體以臟腑經絡為本,氣血為用,臟腑是氣血生化之源,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在陽氣充盛,血海充盈,因滿而溢,經血就可排出,提示着新的周期開始,在記錄周期會以行經首天為開始點。若果當中任何一方出現失調的狀態,就會導致月經周期混亂、經量異常。

在治療月經失調時,重點在調經—恢復月經周期的正常。醫師會思考疾病的過程,尋找病機,對症下藥,但還需要病人的配合,除了告訴症狀外,還要把每次行經的時間記錄下來。因為月經的周期同時反映着身體陰陽氣血的變化,在行經之時,血室正開,是重陽轉陰的階段,宜治血調經,勿濫補;在經期後是氣血空虛的狀態,是陰長的階段,宜調補,勿濫攻;經前期是陽漸盛,陽長的階段,宜疏導助陽,以促進氣血運行。這樣治療時就有跡可循,便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為了你的健康着想,不妨由今天開始,記錄着你每次行經的時間,也可數一數是否每月按時而行。若果未能如期而行經,宜找你的中醫師調調經了。

(以上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20周年院慶科普文章系列)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