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彥芳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研究助理教授
淺談痛風
2019/8/22
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洩障礙所導致的疾病。此病最常發病的關節是大腳趾,也見於手部的關節、膝蓋、肘部等。發病的關節最終會紅腫、發炎、水腫。痛風的發作總是很突然,沒有任何預兆,一種類似於被火焰燃燒的鑽心的疼痛突然在大腳趾處傳來,一陣一陣的疼痛難忍。痛風發作會導致嚴重疼痛,關節病變,甚至誘發腎病。
根據本港衞生署的資料顯示,在45至59歲及有慢性疾病的人士當中,有5.2%正受到痛風影響,而在60歲以上及有慢性疾病的年齡組別中,患病率更上升至6.1%。各個年齡段均可能罹患痛風,且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飲酒、大量進食海鮮類及動物內臟等嘌呤過多食物,是誘發痛風急性發作的常見原因。除此之外,年齡、遺傳、環境、肥胖與代謝性疾病、季節氣候等因素,亦影響本病的發生發展。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秋水仙鹼或糖皮質激素是臨床治療痛風發作的首選藥物,但常伴有嚴重的副作用。中醫治療痛風歷史悠久,古今醫家對本病均有深刻的認識及獨特的見解。痛風屬於中醫學「痹證」,是由風、寒、濕所致。中藥治療痛風具有療效好,毒副作用小且「簡、便、廉」等獨特優勢,所以中醫藥參與痛風治療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此外,痛風患者,特別是痛風發作期內,必須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遠離酒精、多喝水、控制體重及保持規律的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