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信報  - 中大醫論 11/11/2022

孔慶瑜中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講師、註冊中醫師

 

艾與中醫

 

艾為常見草藥,生長分布廣泛,平日行山時,在路旁也可以見到艾的蹤跡。

當中,艾葉以湖北蘄州出產者為勝,稱蘄艾。

艾性溫,味苦、辛,具有獨特芳香。

在客家地區,人們清明節前後常把新鮮採集的艾草加進糯米粉製作成艾草茶粿這款特有應節小吃,在春日潮濕天氣中具有散寒除濕功效。

另外,俗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艾是端午節傳統習俗之一,家家戶戶會把艾草掛於門前,艾的香氣在5月炎炎夏日中不但可驅蚊蟻,更可除疫氣。如《荊楚歲時記》記述:「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純陽之物
《本草綱目》記載,艾為純陽之物,可以回垂絕的元陽之氣,灸之能治百種病邪。艾葉既可以內服,又可以外用。

中醫臨床上經常於處方使用艾葉,經過配伍來達到溫經止血、散寒調經或安胎之效。艾外用則主要用作灸法,《扁鵲心書》云:「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指出艾灸在患者陽虛欲脫時能夠回陽救逆,有着起死回生之功效,為中醫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

艾灸看似容易,實質不簡單。灸法所用的是艾絨,為艾葉的製品。剛採收的艾葉叫作鮮艾,經乾燥後即為生艾。生艾存放一年後即為陳艾,陳艾經過反覆曬杵、捶打、粉碎,篩除雜質後而得到的軟細如棉之物,就是艾絨。艾絨可製成條狀、柱狀、粒狀等不同形狀,以適合不同治療。

此外,在艾灸治療時,選艾亦已有一定的要求。如《孟子》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古人早就意識到艾灸所用之品要陳久者為佳。

《本草綱目》更記載:「凡用艾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傷人肌脈。」指出若以生艾進行灸法,其火力燥熱,則容易耗傷津液,傷人肌脈,故進行艾灸治療時,必須要使用火力純淨溫和的陳艾。

保健養生
《扁鵲心書》:「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也。」歷代以來,艾灸養生常被推崇,甚至於海外推廣發揚。
日本在二三十年代,就曾推動全民「保健灸運動」。

當時,結核作為日本的「國民病」,使日本醫療界束手無策。別無他法之下,日本推動了全民保健灸運動。沒想到,這大大提高了日本國民的體質,紓緩了當時醫療壓力,並解決了那時候的疫病大流行。

艾灸可以調整人體的陽氣,屬於溫補,故此,尤其適合用於陽虛內寒人士。相反,對於實熱證、陰虛發熱人士,一般不適宜艾灸治療。

轉眼又入冬,冬季人體陽氣潛藏,也是進補好時節。若你經常出現畏寒怕冷、手腳冰涼、神疲倦怠、腹痛腹瀉等表現,不妨考慮一下艾灸,達到養生保健之效。慮一下艾灸,達到養生保健之效。

文章來源:信報  - 中大醫論 17/10/2022

莫迪麟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中醫藥與茶文化

 

茶有悠久的歷史,由傳統小杯功夫茶,到受年輕人喜愛的台式茶,飲茶文化似乎從未式微。茶在我們身旁時常出現,對很多人來說,茶就是解渴、提神,除此之外,很少人會認真研究茶文化,甚至對我們身體有何益處。

 

茶的研究博大精深,相傳神農嘗百草後,身中七十二毒,就是靠茶解毒,因此茶本身是具有一定的藥性,適當地飲用時,對我們身體有很多益處。

 

茶,有時候我們又叫茗,事實上有分別,茶是指較早採摘的茶葉,茗是指較晚採取的茶葉。

 

《本草拾遺》曾經說過:「茶為百病之藥」,有些藥方會配以茶一同飲用,例如川芎茶調散,就是將藥方磨成細末,以茶送藥末,治療風邪侵襲之頭痛。

 

茶甚至可單用以作治療,李時珍《本草綱目》就載一方:月經不通時,將少量砂糖加入茶之中,一晚後飲用,有通調月經之用。當然,茶療是以中醫學作為綱領,若有身體不適,請尋求專業中醫師的意見。

 

那茶究竟有什麼功用呢?《本草綱目》認為,茶,味苦甘,性微寒,有「利小便,去痰熱,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悅志,下氣消食」之用。茶性屬寒,有清熱利尿解暑,亦有化食消滯之用,而且能清利頭目,從而提升精神。

 

古人建議飲茶有兩原則:一是「飲之宜熱」,二是「宜少」,因為茶始終屬寒性,不宜大量飲用;而熱飲是減少其寒涼之性,若冷飲「冷則聚痰」,甚至認為「空腹最忌之」,即不要空肚飲茶,以免損傷脾胃。

 

用五行對應

茶總括來說是味苦甘,性微寒,但不同品種的茶具有不同偏性,我國大約有1000多種茶葉,若以五行對應茶葉顏色,大致可分為綠茶、紅茶、黃茶、白茶及黑茶。綠茶屬木,具有生發之性,因此清利頭目之效較強,但其性稍寒,脾胃虛弱之人要慎用,綠茶代表有碧螺春。紅茶屬火,相對於其他茶來說稍溫,能夠幫忙脾胃運化,消食導滯。紅茶代表有錫蘭紅茶。黃茶屬土,甘緩性較強,有緩和中焦氣機之用,黃茶代表有霍山黃芽。白茶屬金,有降氣之特點,其性亦如綠茶稍寒,有化熱痰之用,白茶代表有銀針白毫。黑茶屬水,有滋潤下行之特點,有生津消滯之用,黑茶代表有普洱茶。五色歸類大致如此,但每一種茶的特性,還要結合產地、味道、烘焙等,不能一概而論。

 

抹茶與煎茶

近年香港人十分喜愛的日本抹茶與煎茶,亦源自中國茶道文化。抹茶也是綠茶一種,是用綠茶蒸青、冷卻再烘乾,並把茶葉研磨到極細幼。抹茶粉大部分是不溶於水的,因此看起來通常較混濁,這種茶其實跟唐宋年間盛行的點茶是一樣的,都是茶葉與汁液一同飲。由於將全部茶葉都飲入,因此人體就會吸收了較多茶葉的寒性,所以常說抹茶很寒涼,就是這個意思。抹茶雖然源自於中國,但現在的中式茶反而較少磨成細末飲用,多以浸泡方式提取。日本的煎茶就相當於浸泡的中式茶。

文章來源:信報  - 中大醫論 19/08/2022

王倩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訪問教授

 

你了解拔火罐嗎?

 

拔罐療法屬中醫的外治法,又名「吸筒療法」,其歷史源遠流長,在民間廣為應用。古人以動物的犄角為工具,所
以古稱「角法」。自2016年美國游泳名將「飛魚」菲比斯帶着滿身深紫色「圓形大斑點」出現在奧運賽場後,火罐
療法風靡全球。迅速「牆外生根、茁壯成長」,成為了一種非常流行的治療方式。火罐療法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追
捧,是因為該療法具有操作簡便安全、不受場地限制、無皮肉之苦、適應證廣、顯效快的優點。
拔罐療法是利用負壓使火罐吸附於腧穴或相關部位的體表,人為地造成局部皮膚紅潤、充血、瘀血,使之對人體產
生刺激,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療法具有祛風散寒、溫經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吸毒拔膿等功效。故可以很快地緩解肌肉疲勞、快速解
表驅邪、減輕肌肉的痠痛、消除局部的腫脹等。同時具有防禦病邪深入、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體質的作用。
紫色印記的出現取決於受術者的身體狀況,同時與拔罐的力度、時機有關,並與留罐的時間成正比。少量的瘀滯可
產生良性刺激,令機體的正能量覺醒振奮,從而改善氣血運行、提高抗病能力、維護臟腑功能及陰陽平衡,達到治
療目的。

並非愈深色愈好

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或都適合拔出深紫色印記的,也並非罐印的顏色愈紫愈深愈好。
像運動健將,身強體壯者可間斷性做瘀血罐治療。體弱正氣不足者只適合做充血罐療法,使局部產生紅潤、充血即
可。若執意拔出較多暗紅、紫紅、紫黑等罐印,實質就是人為造成瘀血現象,只會加重病者身體的負擔。反而需要
消耗患者大量的正能量,也就是中醫說的正氣來活血化瘀,以消除這些人為的瘀滯。問題在於原本體質虛弱者其正
氣都是不足的,自身已經沒有能力或自身能力不足以消除化解原本因氣血不足、運行不暢、經絡瘀阻等所導致的一
系列症狀了,更何況額外加給他的負面壓力,因此顯現出正氣更加虛弱的症狀。這也是部分病人覺得拔罐後更加疲
勞不適的原因。所以要把控好拔罐的力度、時機與時間,掌握好罐印的顏色,才能充分發揮拔罐療法的作用。避免
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身體負擔或損傷。這才是拔罐療法技術所在。
可以治療「長新冠」

目前,受新冠肺炎後遺症又稱「長新冠」困擾者眾多,多數是因體質虛弱、年老久病或疫毒之邪傷及了元氣,致使
臟腑功能失常,陰陽失衡者。這些都屬於正氣不足、虛症範疇,以肺氣虛多見,也有傷及脾胃者。這也是經西醫檢
查各項指標均無異常,患者仍覺周身不適的原因。

「長新冠」的症狀複雜多樣,涉及多個系統,其中以極度疲倦,關節、肌肉疼痛,記憶力下降、睡眠障礙、思維遲
鈍、抑鬱──即「腦霧」現象為多見,類似情況剛好是火罐療法的適應證,但切忌做瘀血罐,配合針灸療效更佳。
拔罐療法操作方式及火罐的應用方法有多種,如走罐、閃罐、針罐、藥罐、刺絡拔罐等,應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的
選擇。建議去正規的醫療部門,找專業人士施治。

文章來源:信報  - 中大醫論 14/10/2022

孔慶瑜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講師

 

孩子患脊柱側彎?

 

「站好!不要站得東倒西歪似的!」有些家長經常抱怨孩子站沒站相、坐沒坐相,懶洋洋似的。然而,這些孩子可能並不是故意,而是患上青少年自發性脊柱駝背側彎症。
此症是一種常見於發育時期的脊柱病理狀態,患者以女孩居多。世界衞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10萬名13至16歲的青少年,就有2000至3000人患上該症。脊柱側彎是指一段脊椎上下對線出現不正常的側彎,形成「S」或「C」形的彎曲,此側彎的角度稱為Cobb's angle。若彎曲角度超過10度,則被定義為脊柱側彎。每當談及「脊柱側彎」,普羅大眾隨即聯想為因不良姿勢所引致。事實上,醫學界對自發性脊柱側彎的成因不明,僅從臨床收集數據得知有機會與遺傳相關。而中醫理論認為腎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脊柱側彎為筋骨肌肉之病,多屬先天稟賦不足,肝腎精氣虧損,或後天失養,筋骨肌肉氣血失和所致。


自我檢測
脊柱側彎會影響正常發育,孩子或會出現軀幹畸形,影響外觀,嚴重者更會影響心肺功能。現時,X光影像是量度脊柱側彎嚴重程度最受認可的黃金標準。X光影像雖然快捷而且清楚,但是始終含有輻射,未必適合作恒常監測脊柱側彎的程度。故此,以下介紹一些其他檢查方法給大家參考。當中,大家可於日常生活中以外表觀察及亞當式前彎測試法作簡易脊椎側彎的自我檢測。
外表觀察:脊柱側彎的孩子會出現肩膀高低不一、左右肩胛骨不對稱地突出、腰部兩邊弧度不對稱、脊柱兩邊肌肉不勻稱、盆骨傾側、褲頭位置高低不一等情況。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觀察孩子的外表,察覺他們有沒有脊柱側彎的傾向。


亞當式前彎測試法:試驗時,孩子要雙腳併攏,直立站着,然後雙手緊合,並且慢慢地向前彎曲至90度,狀如鞠躬的姿勢。過程中,孩子要保持膝蓋伸直。觀察者站在孩子後方,可沿水平面尋找孩子的軀幹是否存在着不對稱現象。如果孩子患有脊柱側彎,脊柱會出現旋轉的情況,使一側的肩背部會比另一側突出,形成外觀的不對稱。


以上兩方法為評估脊柱側彎可能性的簡易之法,但較輕微的個案不容易被察覺。因此,要再進一步進行客觀診斷,除X光影像外,超聲波檢查亦是另一方法。


超聲波檢查:這是通過分析超聲波影像來估算孩子的脊柱側彎角度,以評估它的嚴重程度。香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利用超聲波檢查技術針對脊柱側彎更研發了超聲波掃描儀,與X光檢查相比,此掃描沒有輻射,更適合用作脊柱側彎較頻密的定期檢查。


現在,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正進行一項以手法治療青少年自發性脊柱駝背側彎症的臨床研究,項目獲醫務衞生局中醫藥發展基金資助。參與研究脊柱側彎的患者不但可以接受定期超聲波脊柱檢查,更可接受中醫教授進行的手法治療以及由註冊物理治療師指導的特定性脊柱側彎矯正運動。研究歡迎10至18歲患有脊柱側彎的青少年參加。青少年成長變化甚速,脊柱側彎亦有機會迅速惡化,直至發育完成後才會變得穩定,因此,他們需把握黃金治療期接受定期檢查及治理。有興趣者請WhatsApp 3943 3442與研究員查詢,或於這連結登記:https://forms.gle/7xQzJHc6hiGFBbtr9

文章來源:信報  - 中大醫論 22/07/2022

莫迪麟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註冊中醫師

 

神奇西瓜霜

 

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近日確診病例有上升趨勢,情況令人憂心。新冠病毒常引起上呼吸道不適,其中以咽痛最為多見。患者常見咽痛如刀割、火灼樣疼痛,吞嚥時會加重,即使高熱已退,但咽痛常常綿延不斷。


中醫師在醫治咽痛時,會根據辨證論治處方內服中藥,常有可觀療效。除內服中藥外,其實亦有不少外用中藥可以治療咽痛,西瓜霜就是其中一種。

 

清熱解毒
西瓜霜是有趣的外用中藥,它是一種由西瓜與芒硝加工後形成的白色粉末。古代用法是把西瓜霜吹至咽部,以緩解咽喉部不適。西瓜霜看似是一種民間偏方,實際上最早可見於清代顧世澄的《瘍醫大全》,用於醫治「雙蛾喉痹」,類似現代之咽炎與扁桃腺炎。顧世澄還註明此方可用於「命在須臾」,即患者呼吸困難、窒息等情況亦可使用,體現其特別療效。

 

西瓜霜以西瓜及芒硝作為原材料。西瓜具有清熱消暑之作用,古有「天然白虎湯」之稱。西瓜皮是常用的中藥材,名為西瓜翠衣,性味甘涼,有清熱止渴、利小便之用。芒硝是天然十水合硫酸鈉結晶體,性味鹹寒,有瀉下軟堅、清熱之用。

 

西瓜與芒硝藥性緩慢地結合,形成具有軟堅散結、清熱解毒的西瓜霜。臨床上除用於熱性咽炎、扁桃腺炎外,還可用於熱性口瘡、牙齦腫痛、齒衄等疾病。現代藥理研究指出西瓜霜對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做法複雜
究竟西瓜霜是如何製造出來?西瓜霜有3種製造方法,第一種源自於《瘍醫大全》,先準備好一個大瓦煲,然後揀選一個比瓦煲小的西瓜,切開西瓜頂部,把西瓜肉挖去,然後加入芒硝,再將西瓜原皮蓋上,用竹籤固定,把整個西瓜放入大瓦煲,外用泥土及膠條封好,一段時間後,瓦煲外就會出現薄薄的白色粉末,小心收集好粉末,這就是西瓜霜了。

 

第二種製法是將切好一片片西瓜連皮肉,然後按照一層西瓜皮肉一層芒硝填滿瓦煲,蓋好封存,西瓜霜也會慢慢出現在瓦煲外。

 

第三種製法是簡化版,不須用瓦煲,直接把西瓜挖空,加入芒硝,用竹籤固定,一段時間後,西瓜霜也會出現在西瓜外皮。

 

西瓜霜的做法頗為複雜,而且等待造霜的過程漫長,但對於由熱邪引起的咽部疼痛,實有明顯的緩解作用。不過,現時西瓜霜的使用方法與古時已有很大改變,現代多把西瓜霜先加水調服,或製成噴霧噴於咽喉部、口瘡、牙肉等位置,避免直接吹至咽部,引起其他肺部問題出現。

 

西瓜霜用途雖多,但「是藥三分毒」,運用時必須嚴格遵守中醫的辨證論治原則,方能有效。如市民有任何不適,不應自行購買中藥或中成藥治理,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醫治。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