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孔慶瑜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教學助理、 註冊中醫師

「隔離」齊來八段錦

2020/02/19

《黃帝內經》云︰「虛邪賊風,避之有時。」近日肺炎肆虐,在口罩難求的情況下,面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最佳的方法應該就是避之有時,盡量留在安全地方,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然而,長期留在室內不外出,身體得不到適當的舒展,又會很容易悶出病來。故此,建議大家可以在家「自我隔離」時練練八段錦,活動一下。

八段錦是一套中國傳統強身健體及養生的功法,由八組動作組成。這套功法的動作推斷最早起源於西漢,考古學家在上世紀70年代在長沙馬王堆墓出土了一幅2,100年前的導引圖,圖中就發現至少有4幅與八段錦的動作十分相似。八段錦的名稱則最早可以追溯於宋朝,洪邁在《夷堅志》中就提及在宋政和七年之前,民間早已流行八段錦。經過不斷的流傳,到了清代,更出現了今日較為人熟悉的歌訣。現時,大家多數按照以下歌訣來練習八段錦︰

「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後七顛百病消。」

已故國醫大師鄧鐵濤享達百歲之齡,他長壽的秘訣其中之一,就是每日練習八段錦。練習八段錦可以調暢氣機,流通血脈,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希望大家通過功法,配合規律的生活起居,能夠一起戰勝疫情!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黃韻婷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及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中醫專業發展 癌症病人受惠

2020/02/26

香港特區政府最新公布《香港癌症策略》及醫管局的癌症登記冊中,每年診斷癌症的人口急升16%,並預測癌症至2030年每年新增病例從29,110人上升至42,190人。癌症死亡人口已佔全港死亡人數中約三分之一。醫療技術日新月異,即使患上癌症,65%的癌症患者可存活多於5年,可見人口老化及癌症倖存者對全港醫療系統造成沉重負擔。

國際早在2009年預測癌症相關醫護人員的不足率至2030年將高達30%,因此各國為應付對癌症病人的照顧,除加强投放資源於預防、防治及紓緩癌症外,也加強培訓癌症相關之醫療專職人員。內地、台灣及美國有實證顯示中西醫能互補不足,為早中晚期癌症病人帶來符合成本效益的綜合癌症醫療服務。

《香港癌症策略》集中在18間三方合作中醫門診及5年後的中醫院着墨。醫管局數字顯示,18%的癌症患者會向私營中醫服務提供者求診,或接受醫管局之三方合作診所,以「中西醫協作先導計劃」形式提供的癌症紓緩服務。香港的中醫本科培訓或進修課程以1997年中醫立法時之普通科門診求診模式為框架,為本科生奠定基礎。由於缺乏專科認證,從病人角度考慮,他們仍未可分清哪些是專注癌症或紓緩治療之中醫,故此為響應2024年的中醫院落成及香港在一帶一路的優勢,香港政府可以在本港已擁有內科根基及已深造之中醫中(約佔14%),幫助他們提升相關知識,借以描繪中醫癌症專業發展路綫令病人受惠。此可為將來中醫專業發展奠定雛形。也可提升中醫專業地位,以便與其他醫療專職人士無縫合作提供穩固基礎,為病人服務。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孔慶瑜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教學助理、註冊中醫師

睜開你雙眼

2020/03/18

問大家一條問題︰「早晨醒來,每個人都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甚麼?」刷牙?洗臉?還是回覆電話的信息呢?好吧,答案揭曉了,是「睜開雙眼」。或許你會覺得這個謎底很無聊,不過,睜開你的雙眼確實很重要。

《黃帝內經‧靈樞‧衛氣行》︰「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循項下足太陽……」每天早上,天地之陰氣盡而陽氣升,天人相應,人的陽氣(衛氣)亦由人體內出來,經睜眼後,從眼而出,運行於全身體表。這樣,人才開展一整天的活動。

睜開雙眼,我們可以看盡這個世界,同時,透過觀察眼睛,亦可以了解整體的健康狀態。健康的人,雙眼總是神采奕奕,靈活有神,相反,患病的人則是雙眼呆滯,晦暗不靈。

《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反映了眼睛與臟腑氣血盛衰息息相關。《銀海精微‧五輪八廓總論》把眼睛分作五輪,配屬五臟︰黑睛屬肝,為風輪;兩眼角屬心,為血輪;上下眼瞼屬脾,為肉輪;眼白屬肺,為氣輪;瞳孔屬腎,為水輪。觀察五輪,按五行生剋理論,可以為臨床提供多一方面的參考。例如︰若見眼角紅腫刺痛,多為心火上炎;若見眼白紅赤,多為肺經有熱;若見眼瞼紅腫,甚出現硬結,多為脾胃蘊熱所致。

然而,以五輪理論來辨證,不必拘泥於一輪應一臟,臨證時必須以中醫的整體觀為前題,四診合參,才能全面掌握身體狀況。至於日常生活中,望眼睛是一個有趣的觀察,大家有空也可以睜開雙眼,多加留意一下!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朱靄娛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助理講師、註冊中醫師

「打飛機」得唔得?

2020/03/11

在臨床上有不少的患者都害怕自己「腎虧」,又會試着問醫師「我可唔可以『打飛機』呢?」

「打飛機」,在醫學稱為自瀆、自慰、手淫等,即是透過自行刺激性器官而獲得性快感或達到性高潮的行為。在古書中就記載着不同的年齡,可以洩精的次數是不相同的,洩精的日數也會隨着年紀的增長而遞增,例如二十歲就四日一洩,三十歲就八日一洩,四十歲就十六日一洩,五十歲就二十日一洩,六十歲就需閉精而勿洩,但如果精力壯盛,就可以一月一洩。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古書提及的「洩」是指男女交合發生的性行為,而非自瀆。兩者的分別在於,男女交合是調和陰陽的手段,遵循房中養生的方法可以保健延年。但是自瀆是單純消耗身體的精氣,正所謂「孤陽絕陰,獨陰無陽」,由於沒有達到陰陽匹配,陰陽之間不能處於調和的狀態,就很可能產生疾病,日積月累下甚至會折損壽命,所以古人就話「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無女則意動,意動則神勞,神勞則損壽。」

中醫所講「精」是生命中最精華和最寶貴的東西,人的很多生命活動也是靠精氣的支持,而精就是收藏在腎中,如果腎中所藏的精氣漸漸被耗損,就會出現「腎虧」的情況。如果縱慾後,自覺身體還未能恢復良好的狀態,又或者見腰背痠軟、身體乏力、形體瘦弱、怕冷、疲倦、頭暈、懶言等等的症狀,就要留意,千萬不要貪一時之快感,而耗竭你的精氣,這樣不但傷身,還會提早步入衰老。如有任何的身體不適,請盡快請教你的中醫師。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25/03/2020

河恩惠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助理講師、註冊中醫師

戰勝新冠 從「心」開始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正在全球呈持續蔓延之勢,傳染性高,且尚未研發出疫苗,暫時也沒有特效藥物,面對這樣嚴峻不確定的狀況,市民容易感到不安、精神緊張、甚至焦慮,使身體免疫力下降,所以保持心情舒暢是非常之關鍵。在中國古代醫學中,沒有「焦慮症」這一病名,但從臨床表現觀察,一般歸屬於「鬱證」、「不寐」、「驚悸」等。焦慮症患者多情志內傷,導致臟腑氣血陰陽失調,表現出精神過敏、過度緊張、焦慮、情緒不寧、失眠等,故將焦慮症歸屬於情志病的範疇。正常情況下,情志活動是機體對外界刺激的保護性反應,但如外界刺激過強或機體虛弱時即可導致氣機失調,百病叢生。

在此,從中醫角度,給大家介紹簡便又有效的「調理情志,解鬱安神」小方法。

1.茶飲︰甘麥大棗茶。材料︰甘草6g、小麥30g、大棗2枚。做法︰藥材放入杯裏,沖入沸水,加蓋燜10分鐘左右,代茶飲。注意事項︰甘麥大棗茶使用的是小麥,而不是浮小麥。小麥的作用是安神除煩,浮小麥的作用是固表止汗,二者不可混亂。

2.按摩穴位︰神門穴、內關穴、太衝穴。神門穴為手少陰心經的原穴、輸穴,心藏神,有鎮靜安神、寧心通絡的作用;位置︰手腕橫紋,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陰維脈),有寧心安神,理氣和胃的作用;位置︰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太衝穴為足厥陰肝經的原穴、輸穴、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作用;位置︰太衝穴在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操作方法︰每天早晚用拇指端點按揉諸穴各30次,每次2至5分鐘。

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受益,平安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