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晴報 (2023.10.04)

 

「光暗」、「黑白」、「天地」—— 你會想到甚麼?

既是分類,又相互關聯,這成雙成對的關係都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而得。那麼,大千世界所存在的各種事物、現象,一對對的關係又如何總結歸納?乃至於生命狀態的變化,中醫學又如何在「氣」之上進一步認識?

「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陽,「高、明也」。兩段話分別出自《說文解字》,分別是「陰」、「陽」二字的解釋。一般而言,可理解為背日和朝日兩個坐向。倘若翻查辭書,兩字古義不勝其數,陰可指「水」、「月亮」,陽則指「天」、「太陽」等。

 

不難看見,陰陽從指示光的兩面,漸成泛指具有相類特點的事物或現象,繼而被用作總結指代自然界中具有相對關係的現象或事物。

《黃帝內經·素問》首章《上古天真論》特別重視「陰陽」,強調「知道者,法於陰陽」、「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務求讓人明白陰陽直為生命之道。因此,它既主宰認識人體結構的屬性分類,如經絡有陽經、陰經之別,其源自人體內臟中屬陽的腑、屬陰的臟;又能展現一「氣」的變化,若生命狀態出現異常變化,發生疾病,如表現為熱、亢進的屬陽偏盛,表現為寒、衰退的屬陰偏盛。

上述變化在中醫學中稱為「陰陽失和」,因為健康的生命就如大醫張景岳所言:「陰陽合和,命曰平人」,所以,治病的原則實為「調和陰陽」,將生命變化復常,這也是中醫學理論建基於陰陽學說的一大特色。

下回我們談談中醫學的「三」。

資料來源: 晴報 (2023.09.20)

 

「痔者,後病也」,是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靜脈叢發生靜脈曲張而形成突出塊物,俗稱為「痔瘡」。民間有「十人九痔」之說,說明痔瘡是一個常見、多見的疾病,好發在20歲以上的成年人,根據發病的位置不同,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

痔瘡的發生多因為先天性靜脈壁薄弱,或婦人生育過多,又見飲食不節,過食辛辣燥熱、肥甘厚膩的食物,亦可因久坐、久蹲、久站,負重遠行,排便不順等原因。痔瘡常見的五大症狀為1. 大便出血,初起是多為無痛性便血,血色鮮紅,與糞便相混 。2. 痔瘡脫垂,隨著痔核的增大,排便時可以脫出肛門外。3. 肛門周圍潮濕及搔癢,因為痔核反覆脫出,常有分泌物溢出肛門,或分泌物長期刺激肛周的皮膚。 4. 肛門有異物感或疼痛。5. 便秘,因為患者因出血而人為地控制排便,造成習慣性便秘,或乾燥的糞便又容易擦傷痔核而出現,造成惡性的循環。

若患者有痔瘡可以透過外熏洗法作以緩解病情,藥物組成為苦參、蛇床子、白芷、金銀花、野菊花、黃柏、地膚子、石菖蒲,各20克。本方具有活血止痛、收斂消腫的功效。用法為水3,000毫升,先浸藥材30分鐘,湯藥滾後調至中火煮45分鐘,倒出2,000毫升的湯藥在盆中,先熏患處,待湯藥的溫度到攝氏45度可以清洗患處,或坐在藥盆中泡浸,亦可用毛巾蘸濕熱敷。

如對病情有疑問,請及早求診你的中醫師。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