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拔罐 - 蔡昕宏博士

Facebook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醫心直說 13/10/2016

蔡昕宏博士

中大中醫學院講師、註冊中醫師

也談拔罐

13/10/2016

早前奧運會運動員身上的拔罐印,掀起一陣拔罐潮。早些年筆者看診時,也曾遇見要求拔罐的病人,問其原因,原來因為見到某某明星拔罐,覺得有型,想要模仿。可見治療也是一種潮流。

拔罐早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就有記載。有甚麼功效?《本草綱目拾遺》:「肉上起紅暈,罐中有氣水出,風寒盡出」。

除了排寒濕外,拔罐可以集結身體免疫系統的淋巴液到局部,並可迫使微細血管破裂,引發自體修復功能。火罐與真空罐區別是,火把罐內的空氣燒完,形成的負壓是固定的;但真空可以不斷加壓,掌握不好,會造成皮膚損傷。另外,重要的是真空罐只有瀉的作用;火罐能溫陽散寒,增加血液循環,先瀉後補!

拔罐的罐印黑不黑,取決於寒濕的多寡、留罐時間的長短與火力的大小。拔罐後,罐印的瘀,需要人體的正氣去修復,所以拔罐也會耗氣。一般留罐時間為5至15分鐘,太長的話,會變成人為的血瘀,以及增加起泡的機會。當然有些一下罐很快起泡,那是濕氣太盛之故,並非壞事,但要注意處理,以免感染。大面積的拔罐,由於皮膚的牽拉,起罐後,可能有一下子的放鬆,但無的放矢,亦損傷氣血。

除了留罐之外,亦有走罐、閃罐、藥罐、刺絡拔罐等技法。更有一些融入五行八卦,以拔罐進行整體治療,或以拔罐調節筋膜的方式等。不只是哪裏痛拔哪裏那麼簡單!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