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23/02/2022
蕭尚元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講師、註冊中醫師
習醫之樂趣
不少學生報考大學專業時,對學習中醫的印象,隨即聯想起穿起刻板的着裝,默默唸起古文,手中握住毛筆,寫着一張又一張草書的處方,頓覺興趣盡失。筆者習醫之始亦有同感,現在回想卻饒有樂趣,希望與讀者分享。
讀基礎理論之時,老師為讓我們感受人與自然的關係,果斷讓我們走出呆板的教室,放棄單純的講授,而在大樓外的草地與我們共同尋找「陰陽」的蹤迹,經過半天搜索,用自己的視、聽、嗅、觸覺重新認識身邊的事物,從而將抽象的概念得以落實至自己的生活。
中藥雖有近數百種,短短數月記誦起來比較困難,幸有古人立名取意,憑藥之名便能讀懂。還記得有一味「路路通」的藥物,藉其名便知功效以通利為主,可寬胸理氣,另有一藥號稱「龍膽」,清熱瀉火,是其「味苦如膽,因以為名。」又一藥稱「天花粉」,《本草綱目》言︰「其根作粉,潔白如雪,故謂之天花粉」,其清熱生津之功就不言自明。如此種種,知其名便知其然,形象鮮明。
學處方的時候,為了幫助記憶方的組成,往往編寫歌訣,左邊同學說起︰「今下午曬乾白芝麻」,另一位隨即接上︰「曹操為五媽下跪細心數生薑」,原來這是小青龍湯的趣記法,百多首的處方就是這樣刻進腦中而不忘。生活聯繫所學,即是如此容易。最後,不得不提「逍遙散」,課上老師曾感歎一句︰「人不逍遙,藥逍遙,奈何?」告訴我們用藥治病,不能忘記生病之人,於其「心病還需心藥醫」。
因此,學習中醫學的樂趣在於這種認知—專業聯繫生活、時刻關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