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暑養陽之道 - 姜元安教授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22/07/2020

姜元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教學部主任

夏暑養陽之道

春夏秋冬四季,由立夏至大暑為夏三月,但夏天最炎熱的氣候則要從夏至日開始算起,所以傳統上有「熱在三伏」之說。在中醫外感熱病中,有一類稱為「溫熱病」,暑病屬於其中一種。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經指出「先夏至日為病溫,後夏至日為病暑」,即暑病與夏至之後氣候炎熱有直接關係。當然,夏暑之時,人所患之病不會只局限於暑病,不同體質的人,以及其起居作息是否得宜,都會影響一個人在夏暑期間的健康狀態。這裏重點介紹一下夏暑期間如何養護陽氣。

雖然夏暑之時炎熱不堪,絕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避暑」。但夏暑之炎熱是自然界陽氣由生到長的必然反映,作為具有自然性的生命過程,人要懂得「無厭於日」的重要性,不能完全畏懼陽光而阻礙了身體中陽氣的自然生長狀態。不要只呆在有冷氣的舒適環境中,適當的戶外活動有助於人與自然相應的良好過程。目前非常盛行的「三伏天灸」,也只是為了藉着自然界旺盛之陽氣來幫助人體內的陽氣生長。當然,夏暑因為汗多容易津傷,需要不時飲水自救,但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寒冷飲品,這也是夏暑期間防止傷及陽氣的重要方法。

對於平時屬於陽虛氣弱者來說,夏暑養護陽氣就顯得更加重要。夏暑之際,暑熱最易耗散元氣,而陽虛氣弱之人就很容易發生中暑之病,在《內經》中稱之為「氣虛身熱,得之傷暑」。除此之外,由於夏暑又屬於多雨之時,中醫認為「熱盛則濕動」,所以陽虛氣弱之人就很容易患上與濕相關的病變。但只要在夏暑之時能謹慎養護陽氣,則可有效的防患於未然。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