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不炙 - 鍾偉楊醫師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30/08/2018

鍾偉楊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註冊中醫師

針灸,不炙

2018/08/30

針灸是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針刺和灸療。由於「灸」與「炙」字形相近,皆與火有關,容易混淆;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不得不辨。

灸,粵音「究」,指的是用火灼燒來治療疾病的方法。灸法通常使用艾草,在體表施以溫和的熱力,達至溫通經絡的功能,適用的範圍較廣泛,寒氣內生、經脈陷下、跌仆瘀腫等皆可用之,亦可用作防病保健。由於灸法比針法更適合用於這些病證,故《內經》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一說。灸法主要分艾灸和非艾灸兩大類,前者主要使用艾絨或艾條,後者包括燈火灸、電熱灸、藥物敷貼(如天灸)等。醫者操作時須辨清病證,找準部位,掌握灸量,以適當的熱力產生持續溫通經絡的效果,並以「表面不熱深部熱」為佳,故有一定的技術考量。尤其是傳統的艾灸法採用「直接灸」,把艾絨置於皮膚上燃燒,故較易使皮膚出現水泡,使患者感到輕微灼痛不適,但只要配合適當護理,待其自然癒合,並無大礙。

炙,粵音「脊」,是肉從火上,即烤肉之意;又或者把藥材加入輔料炮製的方法,例如蜜炙甘草。炙法講究的是火力入肉,以求表層金黃、外脆內香,故實非穴位治療之舉。近年外國報道某患者在當地按摩院接受灼艾治療,疑因火力過大,引致三度燙傷而須施行植皮手術,此為名副其實的「炙傷」。

灸法以火治病,歷史悠久,簡便效廉,惟療效和安全,賴以施灸者的技術掌握;若技術略遜,或稍一不慎,即灸而變炙,良肉破損,後果堪虞。近年衞生署加強艾製品規管,又加強檢舉未經註冊而行醫者,盼灸法用得其所,實為合宜之舉。

(以上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20周年院慶科普文章系列)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