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美容 - 符文澍博士

文章來源:信報  - 中大醫論 01/04/2022

符文澍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客座副教授、註冊中醫師

 

飲食與美容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物是攝取營養、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不可缺少的物資。正常飲食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之氣血津液的主要來源之一。

 

飲食食物靠脾胃消化,若飲食失宜,飢飽失常,則首先損傷脾胃,導致脾胃的腐熟、運化功能失常,產生種種病變;若食滯日久,或腐熟、運化功能久不得復,又可聚濕、生痰、化熱,或變生其他許多疾病,從而影響人體的形體、容貌和健康。

 

過飢和過飽

飢飽失常即指飲食明顯低於或超過本人適度的飲食量。前者稱為過飢,後者稱為過飽。正常飲食,應以適量為宜,若飢飽無度,均可發生疾病。

暴飲暴食、過飽,則飲食攝入過量,超過脾胃的運化、吸收和消化能力,則可以導致飲食積滯、脾胃損傷,出現脘腹脹滿、噯腐吞酸、厭食、吐瀉等消化不良症狀,以及肥胖、頭昏不清、皮膚粗糙等症狀。

過飢則攝食不足,氣血生化之源缺乏,氣血得不到足夠的補充,久之則氣血衰少、正氣虛弱、抵抗力降低,出現消廋、面色萎黃或蒼白、皮膚乾燥灰暗缺乏光澤、毛髮乾枯無華容易脫落、全身乏力、心悸氣短等症狀。

食物同藥物一樣,也具有寒、熱、溫、涼四性,以及酸、苦、甘、辛、鹹五味,具有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人體所需的營養成份是多方面的,故只有適當調節飲食,才能使人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若飲食偏嗜,則可導致人體陰陽失調,機能偏頗,影響美容。

 

五味入五臟

五味,代表多種飲食物的豐富味道。人體的精神氣血都由五味所資生。

五味與五臟,各有其親和性,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如長期嗜好而多食某種味道的食物,不食或少食某些味道的食物,就會使五臟功能偏盛或偏衰,久之可損傷內臟,發生多種病變。

《素問.五臟生成篇》曰:「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 (月芻) 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髮落。」

如過嗜酸味,則易生齲齒、牙黑、牙鬆、齒脫;久嗜苦味,則傷陽敗胃,致面色 (白光) 白、口唇不華、四肢不溫;過食甘味,則易生痰濕,而見形體肥胖、皮膚油膩、面垢眵多、易生痤瘡;久嗜辛辣,則易致胃腸積熱,濕熱內生,出現腹脹、便秘、酒渣鼻、皮膚瘙癢;過嗜鹹味,可使膚色暗沉、皮膚粗糙。

由於食物具有寒熱溫涼不同的性質,若偏嗜寒熱,可導致人體陰陽失調,發生某些病變。過食生冷寒涼之品,可損傷脾胃之陽氣,而致寒濕內生,出現腹痛腹瀉、面色蒼白、四肢不溫等症;偏嗜辛燥溫熱之物,則損傷脾胃陰液,導致胃腸積熱,發生口臭、便秘、痤瘡等症。

 

因此,要想容光煥發、青春常駐,就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從調節飲食做起。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