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與生命 - 姜元安教授

文章來源:信報  - 中大醫論 24/03/2017

姜元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應用教授、註冊中醫師

陰陽與生命

24/03/2017

今期本欄將介紹陰陽理論運用於中醫學的一些基本卻非常重要的概念。

1.何謂陰陽

陰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例如日為陽而月為陰,天為陽而地為陰,火為陽而水為陰等等。由於其概念的相對性,所 以陰陽具有無限的可分性而不會被限定在某一具體事物上。

2.如何認識陰陽

《易經》言「一陰一陽之謂道」,即陰陽的存在與變化實際上是「道」的具體體現。而「道」則是天地萬物生存、 變化的根本,所以《道德經》中稱「道生萬物」,即萬物之中皆有「道」,或者說萬物之中皆有陰陽。

如何認識萬物之陰陽?《內經》中有一篇〈陰陽應象大論〉對此作了專門論述,即通過萬物的自然性來認識其陰陽 的相對屬性,而不是用陰陽對萬物作簡單的規定。例如,四時之中,春夏較為溫暖則為陽,秋冬較為寒涼則為陰。 而春夏相對,則春為陽中之陰,夏為陽中之陽;秋冬相對,則秋為陰中之陽,冬為陰中之陰。即使一日之中,亦有 白晝為陽而黑夜為陰之分。通過事物的自然性去認識陰陽,在《道德經》中就稱為「道法自然」。

陰陽失調致病

3.運用陰陽理論認識生命 「道生萬物」與「道法自然」,實際上反映了陰陽與生命的最根本關係,即天地萬物生存與變化之正常與否,皆取 決於其本身陰陽之關係。《道德經》中言「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說明正常的生命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 各種生命現象都應該建基於「陰陽和」的關係。「陰陽和」強調的是陰與陽在各自的消長過程中所達至的平和狀態 ,而不是簡單的量方面的相等。就人的生命而言,《內經》中將健康無病的人稱為「平人」,又稱「陰陽均平」之 人。所以,從一個人日常生活中來判斷其生命過程是否處在「陰陽和」的狀態,就能判斷其是否健康,這是中醫學 對生命認識最重要的基礎。因此,在整個中醫學框架內,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臨床治療,都離不開陰陽理論。

中醫學自古流傳至今,依然能在臨床上通過其特有的療效而彰顯其生命力,從根本上說應該歸功於陰陽理論在認識 生命中的成功運用。例如,病人的基本狀態就是陰陽失和,所以《內經》中「治病必求於本」的觀念就在於調和人 的陰陽狀態,即所謂「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醫聖張仲景則謂之「凡病,陰陽自和必自愈」。這種認 識實際上是將整個治療的重點放在有病之人上,關注病人的整個生命過程和質量,而不僅僅是疾病本身。毋庸置疑 ,這就是中醫學在當今不同醫學體系中最具優勢的特點。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