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林志秀院長和冼彥芳教授研究團隊獲肺塵埃沉着病補償基金委員會邀請出席45周年活動,並獲基金會從60多項研究中選出介紹資助項目。近年來,基金委員會致力推動職業病防治與科研工作的融合,積極支持本地中醫藥科研,為肺塵埃沉着病(俗稱「塵肺病」)患者帶來希望。
冼教授研究團隊以傳統中醫藥為基礎,結合現代科學方法,為塵肺病患者尋求更有效、安全的中醫治療方案,研究正邁向臨床試驗階段。研究團隊提出的「清燥救肺湯優化方」在早期動物模型研究中已顯示出明顯的抗炎、抗氧化及抗肺纖維化功效,且具良好安全性,因此成功獲得委員會青睞。冼教授表示:「清燥救肺湯」為傳統中醫經方,臨床用於潤肺止咳、養陰清燥。然而在處理肺塵病所致的慢性咳嗽與肺部纖維化方面,原方效力仍有提升空間。因此,團隊根據臨床觀察與中藥理論,於原方中加入瓜蔞與浙貝母兩味藥材,強化化痰止咳、抗炎抗氧化功效,形成「清燥救肺湯優化方(MQZJFD)」。
基金委員會指出選擇支持此項目,主要基於三大理由。首先是其填補了現時西醫主導治療在塵肺病上的不足,尤其在慢性咳嗽、肺部纖維化等領域,尚缺乏理想方案。其次,中大醫學院擁有良好的科研基礎與學術聲譽,林志秀教授團隊過去亦有多項中藥抗纖維化研究成果。第三,該優化方所用藥材普遍可得,成本不高,具備轉化應用與臨床推廣的潛力。
總結而言,「清燥救肺湯優化方」的研究象徵中醫現代化的重要一步,亦體現基金委員會在推動科研、防治與臨床應用之間的橋樑角色。
適逢成立45周年,基金委員會繼續以資源及信任,推動本地科研走向國際,為香港職業病患者帶來更好的未來。
有關報導:肺塵埃沉着病補償基金委員會45周年推動科研與中醫融合創新 清燥救肺湯優化方將為塵肺患者帶來新希望 | 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