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用西方科學 離經叛道? - 林志秀教授

文章來源:明報專欄 - 現代中醫 17/10/2016

林志秀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署理院長 、註冊中醫師

中醫用西方科學 離經叛道?

17/10/2016

【明報專訊】中醫藥幾千年來作為中華民族的健康守護神,對本民族的繁衍昌盛貢獻巨大。中醫學的起始和發展,主要是根植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和建立在中國古代哲學的基礎之上。中醫看病直到現在還離不開中醫基礎理論,這些理論很多都是中國古代哲學在醫學中的具體運用。

譬如陰陽學說,本來是中國古人用來解釋自然現象的樸素哲學,如對着太陽的山坡屬於陽,背着太陽的山坡屬於陰。陰陽學說在現今社會,相信除了中醫學和風水命理外,基本無用武之地了。而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上的應用,可以從解釋人體的結構(胸腹部屬陰,背部屬陽),到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陰陽保持平衡則人體功能便正常),到闡述病理變化(即疾病是陰陽失衡的結果,陽盛則熱,陰盛則寒),以及指導疾病的治療(如治熱以寒,治寒以熱)。

哲學:以陰陽學說闡述病理

中醫學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還創立了其他一些獨特的基礎理論,如五行學說,中醫臟腑理論,氣血津液學說,病因學說,經絡腧穴等,合稱中醫基礎理論。中醫看病便是以這些基本理論作為思維模式,將疾病分成陰證或陽證,寒證或熱證,病位在哪個臟腑,侵犯哪條經絡。另外,中醫學還運用陰陽氣血經絡理論,將每味中藥的性味、功效等,以四氣、五味、歸經來進行歸類。在治療上,中醫治病的總則是調整陰陽,以平為期。具體運用為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疏通經絡,調暢氣血等治法。千百年來,中醫治病基本上是沿用這一傳統思維和套路,並能在臨牀上取得實效,解決臨牀上保健治病的問題,這是在西醫傳入中國兩百餘年後,中醫至今還能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科學:現代藥理學研究指導用藥

正是由於中醫診治疾病的過程,其實是一種基於哲學推理的思維過程,因而缺乏現代醫學的定量分析和資料統計,對於任何以數理邏輯為唯一科學標準的人士來說,中醫學不是一門科學,甚至有人(如網絡名人方舟子)提出要在21世紀取消中醫云云。那麼,中醫是否沒有現代科學的影子?

筆者認為,現在內地和香港的主流中醫在臨牀實踐中,糅合了相當程度的科學元素,在此僅舉數例﹕利用現代藥理學研究中藥的成果來指導選方用藥;利用針刺的生理機制來指導針灸治療的手法和選擇電針波形等;利用現代醫學的檢查結果來幫助診斷疾病,指導治療方案和評估治療效果等。

自1956年成立第一批中醫院校以來,至今全國中醫院校總共培養了超過60萬名中醫師。他們當中大多數人既諳熟中醫理論,又能利用現代醫學知識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醫療服務。這些中西醫兼通的中醫師是現代中醫界的主力和棟樑,主導了現代中醫的臨牀模式。那些堅持中醫純潔性的人士,對中西結合的做法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對純中醫的離經叛道。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