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為您把脈 - 周芷羨醫師 (英)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12/04/2018

周芷羨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教學助理、註冊中醫師

默默為您把脈

12/04/2018

傳統中醫診症時講求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其中「切」包括把脈。

把脈時病人及醫者需要心平氣和,且醫者的中指應放在橈骨莖突內側,並以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放在病人的手腕橈側來感受病人的脈搏跳動。
醫者食指對應的位置為病人的寸脈,中指對應的位置為病人的關脈,無名指對應的位置為病人的尺脈。臨床上,許多病人會問把左手的脈和把右手的脈會有分別嗎?答案是有,因為左手的寸關尺脈分別代表人的心肝腎;而右手的寸關尺脈則代表人的肺脾腎。

一般常見的脈象有29種,且常常混合出現。其中某些脈象較為常見。

浮脈,即輕輕把手指放上手腕就可感覺到脈搏的跳動,但若我們用力來按着脈管,反而會感覺跳動減弱,浮脈可見於感冒患者。滑脈,即脈搏的跳動像珠子在指尖下滾過一樣,滑脈代表痰飲、食滯或熱證。弦脈,即脈搏的跳動像琴弦一樣,代表肝膽病、痰飲或有痛症。細脈,即脈搏像綫一樣幼細,代表氣血不足、虛勞等證。

正常的脈象應在醫者的一呼一吸下搏動4至5次,大約每分鐘搏動70至80次,不會太浮亦不會太沉,不會太粗大或太幼細,可和緩、有力而流暢地跳動,且寸關尺三脈均可被摸到,用力按着脈管時亦會感覺到它的跳動。

由於脈搏的跳動容易受患者的情緒及身體的狀態所影響,所以建議各位應保持心境平靜,且身體在靜止休息狀態下才請中醫師為你們把脈。

(以上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20周年院慶科普文章系列)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