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隔離避邪思想 - 莫迪麟醫師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06/01/2021

莫迪麟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博士研究生、註冊中醫師

古代隔離避邪思想

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市民應避免到人多擠迫的地方,以防疾病相染。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大大小小的瘟疫,自古而來,中醫已有應付疫情的對策,其隔離方式不單單用於染病之人,接觸染病之人在古時亦需留在家中。在此對古代與隔離措施有關之記載稍作回顧。

隔離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孔子年代,《論語‧雍也》記載︰「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孔子弟子伯牛身染疫病,孔子探望時,不直接會面,改為隔着門窗與弟子握手慰問,綜觀今天也建議接觸懷疑確診或確診的人士,必須好好清潔雙手。唐代房玄齡等所編之《晉書》曾記載一段話︰「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若朝臣家中有群組相染的時候,即使沒有證候表現,亦須按規定在限時內不可入宮上朝,可見當時隔離思想並不限於染病之人,其密切接觸者也應當隔離。

對於醫護人員面對疑診病人,也有相當詳細記載,元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提及︰「凡入瘟疫家,先令打開門戶」,保持空氣流通是防止相染的重要環節。古人甚至會掌握風向,避免風勢直接吹向醫者,如清末醫家陳虬所述︰「視今日是何風,如屬東南風,則直向西北方側坐,切不可使病人之氣,順風吹吾口又須閉口不言」。古代醫者亦考慮到在診證染病之人時,宜少言或者盡量不言,如《疫痧草‧辨諭避疫氣》提及︰「坐不宜近……存氣少言,夜勿宿」等。

隨着社會進步,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應對疫情方法雖有不同,但其隔離避邪理念,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