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的飲食習俗 - 蔡昕宏博士

文章來源:信報  - 中大醫論 17/01/2020

蔡昕宏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及註冊中醫師

坐月的飲食習俗

民間習慣認為「生化湯」是產後必服之劑,記得有一位病人想產後調理,就診時訴說已經自行喝過生化湯。

生化湯方名最早見於明代《景岳全書.婦人規》,後由《傅青主女科》將之加以發揮應用,是主治產後惡露不行、瘀血內阻的常用方劑。生化湯以當歸補血活血,川芎行氣活血,桃仁活血祛瘀,炮薑有苦辛之味,與甘草配伍,苦甘化陰,辛甘化陽,可謂陰陽俱補。

魚湯促乳汁分泌

生化湯的煎煮方法亦比較特別,傳統上要用黃酒、童便各半煮。以水煮生化湯也是有效的,不過如加上黃酒活血祛寒、童便滋陰散瘀,效果更好。只是童便不是每個人能接受,現在較多用於跌打損傷上。

至於產後乳汁不足的情況,坊間有「穿山甲、王不留,婦人服了乳長流」的說法。王不留行與穿山甲都是中藥,可以使乳汁的分泌更加通暢。王不留行,顧名思義,連王命也不能使其停留,現更多用於耳穴的黏貼。穿山甲現時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香港已不能使用,可用其他藥物代替,如豬蹄甲。

產後要有充足的乳汁,魚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般可用黃花魚、黃翅魚、鯽魚等,湯煲至乳白色,以滋其源。

不同地方的人,產後吃的東西都不一樣。像泰國人吃香蕉花燉魚湯或雞湯、蓮花杆燉甜湯加椰汁等通乳。

台灣人多吃麻油雞,麻油能潤腸通便、解毒生肌,有治胞衣不落、禿後生髮的功效。

廣東人以甜醋煮豬腳薑也是很有道理的,豬腳通乳,薑袪風,甜醋的酸甘加上薑的辛味,同樣化生陰陽。

雲南人吃田七燉雞,田七能散瘀止血、消腫定痛,有「止血不留瘀,散瘀不傷正」的特點。

浙江人會喝蜜糖,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之功。客家人喝薑酒,吃黃酒煮雞。

福建人會吃薑粿、薑炒雞蛋等,所有的菜都要炒的,不能清蒸。

總的來說,產後飲食要避免寒涼,進食富有營養,幫助身體復元,以及增加乳汁分泌的食物。

因時地人而不同

不過,中醫講求辨證論治,以上的介紹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尤其婦女在剛剖腹產後更不可吃酒類等過於刺激的食物,要等傷口癒合後才可考慮食用。

產後調理應該因時、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如有疑問請向中醫師查詢。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