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各种新型发热类的传染病频发,中医在治疗这类疾病均见有不错的疗效。尤其是在过去二十多年,随着香港的中医医疗体系发展渐趋成熟,在数次大型发热类疾病,如非典型肺炎(SARS)、季节性流感、新冠肺炎肆虐期间,可见本地中医的参与程度亦逐渐增加。相关治病经验仍须整理,并与传统理论相结合,以推动中医诊治外感热病的理论发展。记载岭南医家治疗外感热病的古籍文献最早可追溯至一千六百多年前,当中的辨证论治体系与临床特色对中医诊治相关疾病极具研究价值。因此,在厘清中医外感热病的概念、分类、发展等基础上,系统分析相关古文献所涉及的理论与临床经验,能有助认清岭南医家对外感热病辨证论治思想与方法,提高医者治疗外感热病之疗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教学部主任姜元安教授与副院长张保亭教授,联同助理讲师吕国安医师及中医哲学硕士研究生梁炜琦医师,成功申请香港中医药发展基金,以研究岭南医家治疗外感热病的思想与方法。此项研究将运用传统中医研究方法,收集并整理具代表性的岭南医家与外感热病之文献,以总结相关疾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及临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