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秀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注册中医师
认识中风先兆 防患未然
【明报专讯】中风是大家熟悉的重大疾病。它既是古老的疾病,早在约两千年前的中医经典医籍如《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就有详细记载,它又是一种现代社会最常见致残或致死的疾病。「中风」病名,取之于本病发作之突然迅猛。「中」有如矢石之中的意思,「风」谓如暴风来势之疾速,用风来形容本病起病之迅猛,患者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且发病后情况变化多端,犹如风之数变而无形。虽然中风是中医学的病名,现代医学也借用这个大家耳目能详的病名,来描述这个脑血管类疾病。
中风受到历代医家和广大市民大众关注,缘于它的多发性、普遍性,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升斗市民,都可罹患本病。
本港第4号杀手
根据医学统计,全球每6秒钟便有一个人死于中风,而本港35岁以上人群中平均每年有超过15,000人次罹患中风,当中有约3000人死于本病,为本地第4位致死原因(仅次于恶性肿瘤、肺炎和心脏病)。
人们对中风的关注,还在于它对患者健康残害的严重。中风发生后,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轻者仅出现口舌歪斜,病侧面颊麻木,口角下垂、流涎。中等严重的后遗症则表现为半身不遂,但意识清醒。中风之严重者,表现为神志昏迷、不省人事,醒后多有程度较为严重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思维认知障碍等征状。而严重中风的患者也有很高的死亡率,据统计,中风患者首年死亡率超过两成。
既然中风危害巨大,预防中风便具有重大意义。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如果能有效地预防中风,可大大减少由之引起的各种后遗症和死亡风险。认识中风先兆是能否做预防措施的先决条件。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对中风先兆的辨识积累了丰富经验,市民大众如能对这些征状有准确认识,则能引起警示,尽早延医诊治,将中风风险扑灭在萌芽阶段,有效地维护身体健康。下面详细介绍中风先兆的临床表现,希望引起读者留意,及早识别中风出现的可能:
1.经常头晕──平素血压偏高或波动较大,近来时常感觉头晕,甚至视物旋转, 站立不稳,持续较短时间后可好转。中医认为这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扰脑窍所致。
2.偏身麻痹──不定时突然感觉一边身躯麻木,肌肉无力,甚至口角流涎,征状持续一会便消失。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血脉瘀涩,经络气血流通不畅,导致肢体孔窍失养所致。
3.短暂失语──和人交谈或演讲时,出现短暂时间说不出话来,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内容。这大多是由于痰浊阻滞经脉,蒙蔽心窍,舌本失灵所致。
4.剧烈头痛──无明显原因出现剧烈头痛,或原有头痛的患者疼痛程度变得更甚,或原先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这种现象多是肝阳亢盛,风火上扰清窍所致,患者的血压可能突然飙升。
5.视物不清──时常出现视物不清或失明的现象。肝肾不足,虚风内动,夹痰浊上扰目窍是这些征状出现的病理基础。
6.性格异常──近来性格、行为和智力方面变得反常,如变得寡言孤僻,或焦虑抑郁,或容易被激,突发狂怒,或缺乏正常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这种情况多是缘于心肾不交,心神不宁,兼之肝火燎心所致。
如果已届中年的你、家人或朋友出现上述一个或数个征状,需要警惕,尽早找医生检查,确定是否有中风风险,尽早对证治疗,去除中风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