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的病人,望过来! - 朱霭娱医师

Facebook

文章来源:晴报专栏 - 中大医说 24/05/2018

朱霭娱医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教学助理、注册中医师

对面的病人,望过来!

24/05/2018

「有诸内,必形诸外」,意思是指内在脏腑的变化会反映在体表,医师藉各种诊断方法,观察病人外在表现而察知内在的病情,望诊就是其中之一。在看病的过程中,医师会运用视觉对病人的整体(患者的神、色、形、态等)或局部(舌、指纹、五官、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观察,从而了解疾病的情况。

从望诊中透过观察病人的面部颜色(色调的变化)和光泽(明度的变化),即可有助判断身体情况。中医将面色分为五种——青、黄、赤、白、黑。再根据各面部所属脏腑,按五行的相生相克之规律及四时所主,以判断疾病的位置、病程和发展等。一般而言若患者面部色泽,失去常色,或色不和调,或鲜明暴露,或晦暗枯槁,这属于病色。

例如黄色是主湿证、虚证,但不一定见到面色黄就是患病,因为黄种人的正常面色也是黄色,在此基础上,还可因季节、气候环境、年龄、情绪等引起面色的变化,造成每个人的面色也有些差异,只要是红黄隐隐,明亮润泽,隐然含蓄的就不是病色。若面色淡黄憔悴,多属脾胃气虚,因气虚、营血不能上荣面部而致;若面色虚黄且浮,多属脾虚失运,因湿邪内停;若面色黄而鲜明如橘子皮,属阳黄,因湿热熏蒸;若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属阴黄,因寒湿郁阻。我们可以透过多观察和留意身边的人,以知常达变。

既然面色在诊症时是这样的重要,若下次看病不妨以「庐山真面目」来见医师。

(以上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20周年院庆科普文章系列)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