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不炙 - 钟伟杨医师

Facebook

文章来源:晴报专栏 - 中大医说 30/08/2018

钟伟杨医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讲师、注册中医师

针灸,不炙

2018/08/30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刺和灸疗。由于「灸」与「炙」字形相近,皆与火有关,容易混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得不辨。

灸,粤音「究」,指的是用火灼烧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灸法通常使用艾草,在体表施以温和的热力,达至温通经络的功能,适用的范围较广泛,寒气内生、经脉陷下、跌仆瘀肿等皆可用之,亦可用作防病保健。由于灸法比针法更适合用于这些病证,故《内经》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一说。灸法主要分艾灸和非艾灸两大类,前者主要使用艾绒或艾条,后者包括灯火灸、电热灸、药物敷贴(如天灸)等。医者操作时须辨清病证,找准部位,掌握灸量,以适当的热力产生持续温通经络的效果,并以「表面不热深部热」为佳,故有一定的技术考虑。尤其是传统的艾灸法采用「直接灸」,把艾绒置于皮肤上燃烧,故较易使皮肤出现水泡,使患者感到轻微灼痛不适,但只要配合适当护理,待其自然愈合,并无大碍。

炙,粤音「脊」,是肉从火上,即烤肉之意;又或者把药材加入辅料炮制的方法,例如蜜炙甘草。炙法讲究的是火力入肉,以求表层金黄、外脆内香,故实非穴位治疗之举。近年外国报道某患者在当地按摩院接受灼艾治疗,疑因火力过大,引致三度烫伤而须施行植皮手术,此为名副其实的「炙伤」。

灸法以火治病,历史悠久,简便效廉,惟疗效和安全,赖以施灸者的技术掌握;若技术略逊,或稍一不慎,即灸而变炙,良肉破损,后果堪虞。近年卫生署加强艾制品规管,又加强检举未经注册而行医者,盼灸法用得其所,实为合宜之举。

(以上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20周年院庆科普文章系列)

Copyright © 2023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